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拼音,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對偶成語介紹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拼音:qìng fǔ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
【綜】《左傳· 閔公元年》載:慶父在其兄魯莊公死后為了篡權(quán),殺了新立的國君公子般,制造內(nèi)亂。齊國大夫仲孫湫吊魯回國后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事實果然如此。過了一年,慶父又殺死了魯閔公。兩年之內(nèi),魯國兩個國君被殺,局勢陷入了嚴(yán)重的混亂之中,百姓們對慶父恨之入骨。后就用慶父比喻禍根。意謂不除首惡,就不會有安寧之日。
【例】① 《晉書·李密傳》:“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② 毛澤東《南京政府向何處去?》:“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戰(zhàn)犯不除,國無寧日。這個道理,難道現(xiàn)在還不明白么?”③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如果當(dāng)年我們黨不一舉粉碎禍國殃民的“四人幫”,就不會迎來今天改革開放的好日子。
上一篇:《山環(huán)水抱,路轉(zhuǎn)峰回》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開門見山,探驪得珠》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