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金蟬脫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金蟬脫殼:jīn chán tuō qiào
詞源: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三十四:“靜觀道:‘敢是你與他們業根未斷么?’聞人生道:‘我專心為你,豈復有他戀?只要做得沒個痕跡,如金蟬脫殼方妙。”
詞由:聞人生和靜觀兩個人商量脫身之計,脫身要脫得干干凈凈。靜觀是杭州翠浮庵的尼姑。有一天,湖州的聞人生到翠浮庵來閑游,被靜觀看到了,便愛上了這個逸致翩翩的美少年。四個多月后,趁聞人生到杭州姑母家去的路上,靜觀攔住了聞人生,以身相托,再到翠浮庵去暫住。有一天庵主和眾尼去一家念經,庵里只有靜觀和聞人生兩人,于是便逃到聞人生的姑母家。為防庵里追問,聞人生說再到翠浮庵去走一遭。靜觀懷疑他與庵里的尼姑業根未斷,所以聞人生才對靜觀說,這樣做是為了庵里不疑心。這樣脫身,就如同金蟬脫殼一樣。
詞義:知了變為成蟲時,脫去了幼蟲的殼。殼:堅硬的外衣。比喻脫身的辦法很周到,不使有干系的人發覺。
書證: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克揚《獻禮》:“然而,白少臣卻趁機金蟬脫殼,把他的家口財物都弄到仙閣島上去了,讓金鎮在陸上為他擋風。”中杰英 《羅浮山血淚祭》:“賊骨頭虛晃一槍, 趁人們不曾防備,耍了個金蟬脫殼之計,把草帽一扔, 轉身沖出包圍圈, 一溜煙逃跑了。”
上一篇:成語《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閉關卻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