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的解釋|案的意思|“案”字的基本解釋
“案”在古代是飯桌的意思,從地下出土的文物來看,古人的食案像一個長方形的托盤。食案一般有低矮的足。古代學者有“無足曰盤,有足曰案”的解釋,說明了盤子和食案的區別。吃飯的時候把飯菜放在食案上,從廚房端到吃飯者跟前,每人一個食案。古代典籍中常有持案上食的記載。如《史記》中說,劉邦經過趙國的時候,趙王張敖親自“持案進食,禮甚恭”。《漢書》中說,漢宣帝的許皇后朝見皇太后時,“親奉案上食”。最有名的要數“舉案齊眉”的故事了。據《后漢書》記載,梁鴻的妻子對梁鴻彬彬有禮,每次上飯菜的時候總是把食案舉得跟眉毛一樣高,以遮住眼睛,不敢直視梁鴻,表示敬重。后人就用“舉案齊眉”表示夫妻相敬如賓。從這些記述可以看出,食案的作用跟上食用的托盤相同,但托盤上食后要撤下來,食案則不撤,起著飯桌的作用,這是與托盤不同的地方。食案應該跟今天北方農村不少地區仍在使用的“炕桌”十分相似,“炕桌”大約就是古人所說的案的遺存。
那么“案”為什么叫“案”呢?有人認為“案”是因安置、安放而得名的,由于“案”的用途是安放餐具,所以就稱為“案”。也有人認為“案”是因為安穩而得名的。與直接用手端拿相比,用“案”端拿食物既不怕燙手,又端得多,端得平穩,因此稱為“案”。這后一種解釋可能更接近事實。
對上層社會的人士而言,由于講究尊卑長幼之別,每人食案上的飯菜數量和檔次并不相同,尊者、長者數量多,檔次高,卑者、幼者數量少,檔次低。《燕太子》一書中記載說:“太子常與荊軻等案而食。”意思是說荊軻食案上的飯菜與燕太子丹是相同的,說明了太子對荊軻的優待。荊軻就是那位替燕太子丹刺殺秦始皇的勇士。
由于食案是生活中常用的器具,人們非常熟悉,所以那些與食案樣式相似的家具人們也都稱為“案”。《三國志》中說,曹操將率領八十萬大軍與孫權一決雌雄,孫權的部下大都主張向曹操投降,孫權非常生氣,拔刀砍擊“奏案”,說:“諸將吏敢有言當迎曹者,與此案同。”意思是說,誰敢提議向曹操投降,就會像這奏案一樣被砍頭。這里的“奏案”指放文書用的書案,比食案要高一些,跟今天的茶幾相似。古代官署的文件多是卷軸形的,分類存放于書案,所以稱為“案卷”或“案牘”。今天將機關、企業分類保存以備查閱的文件稱為案卷就是古代意義的沿用。另外“案頭讀物”、“拍案叫絕”中的案也都是書案的意思。
由于文書放置于書案,所以案也用來指代文書。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里的“案牘”就是指官府的文書。我們今天常說的“有案可稽”、“記錄在案”、“備案”等詞語中的“案”也是指文件。我們今天常說的“大案”、“要案”的“案”是案件的意思,這一意義是從文件的意義引申出來的。古往今來,政府部門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處理各種各樣的違法亂紀事件,這些事件的經過以及處理這些事件的過程都要以文件的形式記錄下來,因此文件就引申出了案件的意思。
上一篇:桂的解釋|桂的意思|“桂”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湯的解釋|湯的意思|“湯”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