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中冓之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中冓之言:zhōng gòu zhī yán
詞源:《詩經(jīng)·鄘風(fēng)·墻有茨》:“墻有茨, 不可埽 (掃) 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p>
詞由:自古以來,不少昏庸亂淫的君主表面上是人君,裝得道貌岸然,彬彬有禮,而內(nèi)中干出了丑不可聞的禽獸不如的勾當(dāng)。比如有的國君占有了父親的妃子,有的國君同自己的兒媳勾勾搭搭,也還有兄妹亂倫的丑事。這首詩就是告誡這班衣冠禽獸的,它說:墻頭上長了蔓生的蒺藜草,就不好打掃了;那些于密室里干的卑鄙齷齪的淫亂之事,實(shí)在說不出口,太不成體統(tǒng)了。他們自以為干得很隱蔽,別人是不會知道的,因此越加放肆,絕不會撒手不干,這樣,怎么會不被揭發(fā)、暴露呢!
詞義:內(nèi)室里說的話。中冓:內(nèi)室。指私下里說的有傷風(fēng)化的惡言穢語。
書證:《漢書·濟(jì)川王明傳》:“不窺人閨門之私,聽聞中冓之言?!?
上一篇:成語《兩小無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中心搖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