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夏蟲語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夏蟲語冰:xià chóng yù bīng
詞源: 《莊子·秋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 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 篤于時(shí)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p>
詞由: 這個(gè)成語來源于這樣一個(gè)神話故事: 秋天到了, 發(fā)了大水, 大河小河都溢了出來, 河伯高興極了, 感到極為暢快, 以為天下的美景莫過于這個(gè)景象了。于是它順流而行, 到了北海。一看, 看不到水的邊際, 就感嘆地說:“有句俗話說, ‘聞道百, 以為莫已若’, 這就是說的我啊!”北海若就對(duì)他說:“對(duì)井蛙不能說海如何的大, 因?yàn)樗鼪]有看到過海; 對(duì)夏天的蟲子不能說冰是什么東西, 因?yàn)樗鼪]有在冬天生活過; 對(duì)肚里只有歪主意的人,也不能對(duì)他講什么道義, 因?yàn)樗麤]有受過教育?,F(xiàn)在你看到大海, 知道自己的見識(shí)低淺了, 那你可以說是懂得大道大理了?!?/p>
詞義: 對(duì)夏天的蟲子不要說冰是什么東西。比喻人的孤陋寡聞, 不通曉時(shí)務(wù)。李善注:“言淺近小智, 同乎夏蟲, 今既哂之?!睆堛娮ⅲ骸跋南x不知冬有寒冰, 亦猶小智不識(shí)高道, 故笑之?!币嘧鳌跋南x疑冰”、簡作“夏蟲”。
書證: 晉·孫綽《游天臺(tái)山賦》:“曬夏蟲之疑冰, 整輕翮而思矯。”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七:“郎如此眼光淺, 真是夏蟲不可語冰。”清·王韜《六合將混為一》:“不審倚伏之機(jī), 不明順逆之故, 是猶醯雞處甕, 別有一天, 夏蟲語冰,莫知其候也。”清·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隋書》:“宋以后人不知古義, 以緯書為怪誕, 妄詆鄭君, 亦夏蟲之見矣?!?
上一篇:成語《坐井觀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夕惕若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