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
“亭”是形聲字。金文的字形像一座用以觀察敵情的瞭望臺。小篆從高,丁聲。隸變后楷書寫作“亭”。
《說文·高部》:“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樓,從高省,丁聲。”(亭,人們安定的處所。亭上有樓,由“高”省去“冋”會意,丁表聲。)
“亭”的本義為瞭望亭——古代設(shè)在邊塞觀察敵情的崗?fù)ぁH纭巴ず颉本褪怯米鞑t望的崗?fù)ぁR曛腹糯O(shè)在道旁供行人停留食宿的處所。進(jìn)而引申泛指山林、路邊等供人休息的有頂無墻的小型建筑物。如劉禹錫《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由亭子的端正直立引申表示筆直、挺立。如“亭亭玉立”。
上一篇:《習(xí)》字義,《習(xí)》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習(xí)》
下一篇:《儀》字義,《儀》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