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剪發待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剪發待賓:jiǎn fā dài bīn
詞源: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陶公少有大志, 家酷貧,與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知名,舉孝廉, 投侃宿。于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罄, 而逵馬仆甚多。侃母湛氏語侃曰:‘汝但外出留客, 吾自為計。’湛頭發委地, 下為二發, 賣得斛米。”
詞由: 晉代的大詩人陶侃, 少年時代就有宏大的志氣。他家里窮得很,和母親兩個人生活著。有一天,洛陽孝廉范逵路過他家的時候, 因為已聽說過陶侃的名字, 就進去投宿了。這時,天寒地冷,下著大雪。陶侃的母親對陶侃說:“你去招待客人, 我來想辦法。”她母親便把頭發剪下來賣掉,賣得數斛米來;又把屋柱斫碎作為馬的草料。走得又餓又乏的范逵,得到這樣誠摯的招待,心里很感過意不去。
詞義: 陶侃的母親把頭發剪下來賣掉買來米, 招待陶侃的客人。比喻誠心誠意地待客。亦作“截發留賓”。
書證: 元·關漢卿 《蝴蝶夢》第二折:“想當日孟母教子, 居必擇鄰;陶母教子, 剪發待賓。”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四回:“只他母親寧夫人,他娘子張氏,也都有截發留賓、剉薦供馬的氣概。”
上一篇:成語《初生之犢不怕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勵精圖治》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