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衣帶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衣帶水:yī yī dài shuǐ
“詞源: 《南史·陳后主紀》:“隋文帝謂仆射高颎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詞由: 南北朝時, 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北周的相國楊堅在公元五八一年廢了只有八歲的周靜帝, 自己當了皇帝, 建立了隋朝, 號隋文帝。南朝的陳后主極為荒淫昏暴, 國勢日趨衰弱、楊堅早有滅陳之心, 只因勢力還不夠強大, 故作了一系列的讓步。后來,陳后主的野心越來越大, 隋文帝的謀士認為陳后主即將作亂, 將給百姓帶來災難。隋文帝嘆息說:“我是百姓的父母,(江南受到陳后主的壓榨) 哪能因為隔了一條衣帶那么寬的長江就不拯救他們呢?”公元五八九年楊堅滅掉了陳, 結束了東晉以來將近三百年的南北對立局面, 復歸統一。
詞義: 河道象一條衣帶那樣狹窄。形容兩地接近, 僅一水之隔。也比喻雖有江河湖海相隔, 但不足以成為阻礙。
書證: 《宋史·潘美傳》:“進次秦淮。時舟楫未具, 美下令曰:‘美受詔, 提驍果數萬人, 期于必勝, 豈限此一衣帶水而不徑度乎?’”魯迅《而已集·略談香港》:“香港地方,同中國大陸相離, 僅僅隔一衣帶水?!惫簟逗た缰鴸|?!罚耗鞘写m然屬于千葉縣, 但和東京僅一衣帶水之隔, 有火車電車直達東京?!?
上一篇:成語《龍驤虎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一諾千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