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龍驤虎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龍驤虎步:lóng xiāng hǔ bù
詞源: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琳諫進曰:‘《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 以此行事, 無異于鼓洪爐以燎毛發?!?/p>
詞由: 東漢末年, 宦官專權, 漢獻帝實際上成了傀儡。何進想翦除宦官勢力, 何太后不同意。因為這時何太后臨朝, 她不同意就難以下手。何進就想把各地的力量召來,用武力誅滅宦官, 同時廢何太后的臨朝。這時, 陳琳在何進手下任主簿, 他認為不能這樣做, 于是就對何進說:“小事尚且不能馬虎, 何況國家大事呢? 你現在地位很高, 權力很大, 氣概也很威武, 做事就要十分謹慎。你現在這樣做, 和鼓起大爐來燒毛發有什么兩樣呢?”
詞義: 象龍馬那樣地昂著頭, 象老虎那樣地邁開步。龍: 指高大的龍馬; 驤: 馬把頭仰起來。形容一個人的氣概十分威武。
書證:《后漢書·何進傳》:“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薄端螘じ咦婕o》:“公龍驤虎步,嘯咤風云。”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今將軍仗皇威,掌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鼓洪爐燎毛發耳。”
上一篇:成語《鳥盡弓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一衣帶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