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翦爪斷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翦爪斷發:jiǎn zhuǎ duàn fā
詞源:《尚書大傳》卷二:“湯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十曰:‘當以人為禱?!瘻唆遄喟l,自以為牲,而禱于桑林之社,而雨大至,方數千里?!?/p>
詞由:商朝的開國君主湯,古代人把他和堯、舜、禹并列為圣明君主。夏桀極為暴虐,湯順乎人民群眾的意愿,推翻了他,建立了商朝。建國以后,遇到大旱,一旱就是七年,人民群眾處于窘困的境地,湯也非常著急。于是他就占了一個卜,占卜的人說:“要用人來做祭祀品,對天老爺進行祈禱。’湯雖是君主,但沒有隨意抓一個人來做祭品,而是把自己作為祈禱的牲牲品。他就把自己的頭發剪掉、腳趾斷掉,來代替自己的身體,在桑林這個地方進行社桀。這么一做,就真的下大雨了,方圓幾千里都降了雨。
詞義:古代的祀神的一種形式,就是祭祀的人用自己的身體作為犧牲品。后用來表示祈雨極其虔誠的方式。簡作“翦爪”。
書證:三國·魏·應璩《與廣乂長岑文瑜書》:“今者云重積而復散,雨垂落而復收,得無圣賢殊品,優劣異姿,割發宜及膚,翦爪宜侵肌乎?”唐·康駢《劇談錄·狄惟謙請雨》:“曝山椒之畏景,事等焚驅;起天際之油云,法同翦爪?!?
上一篇:成語《羅鉗吉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翦紙招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