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顧名思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顧名思義:gù míng sī yì
詞源:《三國志·魏志王昶傳》:“其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謙實,以見其意……遂書戒之曰:‘……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沖虛為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詞由:王國時,魏國有個人名叫王昶。魏明帝(曹丕)時,王昶任過太子文學,后遷中庶子。魏明帝(曹睿)繼位后,封王昶為揚烈將軍,賜侯關內侯。王昶是個正直人,頗重名節。王昶在給他的兒子、侄子起名字時,總要考慮到對孩子是否有教育意義。譬如他為兒子取名,一個叫王渾字玄沖,一個叫王深字道沖;為侄子取名,一個叫王默字處靜,一個叫王沈字處道。有一次,王昶給他的兒子和侄子寫信說:我之所以替你取這樣的名字,就是希望你們看到自己的名字,就想起它的含義,努力做到名實相符。
詞義:看到名稱就想起了它的含義。顧:看;義:含義。
書證:魯迅《兩地書》七七:“桂花蟬顧名思義,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開時乃有,未詳。”峻青《蒼松志》:“顧名思義,既然綽號叫‘不老松’,那就不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物。”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一》:“而‘老頭兒樂’,顧名思義,是使沒牙的老人們也不至向隅的。”
上一篇:成語《靡靡之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風雨飄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