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風雨飄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風雨飄搖:fēng yǔ piāo yáo
詞源:《詩經·幽風·鴟鸮》:“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
詞由:周武王病故后,由他的兒子成王即位。但成王當時尚在襁褓之中,他的叔父周公怕因此引起諸候叛亂,便攝政當國。成王的其他叔父對此極為不滿,懷疑周公要取而代之。于是他們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相勾結,叛國作亂。周公親率大軍東征,平定了叛亂。之后,周公寫了一篇名為《鴟鸮》的寓言詩呈送成王。其中有這樣的詩句:“風雨所漂搖。”詩篇抒發了周公的一片忠誠之情。后來的事實也證明周公沒有野心,他的忠心耿耿使成王非常感動。
詞義:在風雨中飄蕩不定。飄搖:飄蕩,本作“漂搖”。多比喻局勢動蕩不安。
書證:宋·范成大《送文處厚歸蜀類試》:“死生契闊心如鐵,風雨飄搖鬢欲絲。”鄒韜奮《經歷·踏進了約翰》:“與其說是我的野心,不如說是因為我的經濟力量常在風雨漂搖的境況中,希望早些結束我的大學教育。”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二章:“那時雖有也先之患,經過土未之變,但國家的根子依然強固,全不似如今這樣風雨飄搖。”郭沫若《學生時代·芭蕉花》:“我現在離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風雨飄搖的深夜,……。”
上一篇:成語《顧名思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風馬牛不相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