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靡靡之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靡靡之音:mǐ mǐ zhī yīn
詞源: 《韓非子·十過》: “乃召師涓, 令坐師曠之旁, 援琴鼓之……師曠曰:‘此師延之所作, 與紂為靡靡之樂也。’”
詞由: 商朝末年, 紂王沉湎酒色,生活極為奢侈糜爛。他在京城建造了許多華麗的宮室, 收集各地的駿馬、名狗和美女,供自己尋歡作樂。還下令用酒裝滿池子, 把大塊大塊的肉掛在樹上, 稱為“酒池肉林”。他一面游樂, 一面大吃大喝。紂王為了盡情淫樂, 還讓樂師延制作淫蕩下流的舞蹈和靡靡之音, 供他觀賞。周武王伐紂以后, 師延出走,投濮水而死。春秋時, 衛(wèi)靈公訪問晉國, 中途宿在濮水, 聽到纏綿悅耳的琴聲, 就叫樂師涓把曲譜記下來。到晉國以后, 叫涓把在濮水聽到的樂曲奏給晉平公聽。還沒奏完,晉國樂師曠就叫他不要彈下去, 說這個樂曲正是殷紂王時師延所作的“靡靡之樂”。
詞義: 委靡不振的音樂。靡靡: 柔弱,委靡不振。后多用以形容頹廢、淫蕩、低級趣味的樂曲。原作 “靡靡之樂”。
書證: 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剎海市》: “馬即起舞, 亦效白錦纏頭, 作靡靡之音。”聞一多 《時代的歌手》: “從此以后, 以管弦的情緒代替了鼓的情緒, 結(jié)果都是 ‘靡靡之音’。”
上一篇:成語《雪泥鴻爪》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顧名思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