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重足一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重足一跡:chóng zú yī jī
詞源:《漢書·佞幸傳·石顯》:“房、捐之棄市,猛自殺于公車,咸抵罪,髡為城旦。及鄭令蘇建得顯私書奏之,后以它事論死。自是公卿以下畏顯,重足一跡?!?/p>
詞由:石顯本是中書仆射,弘恭死后,他就代為中書令。石顯善于鉆營,很得漢元帝的信任。在漢元帝生病時,政事全由石顯處理。朝中許多官僚都來敬奉石顯了。初元中,大將軍蕭望之、光祿大夫周堪、宗正錢更生都向元帝提出:不能給石顯這樣的重任。漢元帝不聽,石顯就加害這些人了,蕭望之自殺,周堪、劉更生也去了官。接著中大夫張猛、魏郡太守京房、御史中丞陳咸、待詔賈捐之又向漢元帝指出石顯的短處。石顯就辦他們的罪:京房、賈捐之被殺,張猛自殺于公車,陳咸因為抵賴,就剃掉他的頭發,處以城旦之刑。蘇建得到石顯的私書了,就上告,結果也被處死。這樣,朝廷沒有一個不懼怕石顯的。
詞義:雙腳立在那里,只有一個腳印。重足:兩只腳并在一起。形容恐懼得要命。師古注:“言極恐懼,不敢自寬縱。”
書證: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兇》:“(李沼)按甲來覲,諷天子誅大臣,縉紳間重足一跡?!薄缎绿茣び陬E傳》:“(于頔)峻法苛征,官吏惴恐,皆重足一跡?!?
上一篇:成語《重規疊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量才錄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