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救死扶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救死扶傷:jiù sǐ fú shāng
詞源: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仰億萬之師,與單于連戰十有余日,所殺過當,虜救死扶傷不給?!?/p>
詞由:司馬遷為李陵戰敗投降匈奴一事,說了幾句公正話,就被捕下獄。李陵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投降匈奴的呢?李陵是漢初名將李廣的孫子,在公元前99年隨李廣利出師敵擊匈奴。李陵率領的步兵還不到五千,卻深入敵人腹地,足跡遍歷匈奴王庭之地,就好象在老虎張著嘴,流著口水那樣危險的境況下作戰,可李陵面對強大的胡人左沖右突,抵擋匈奴的億萬軍隊,連續作戰十多天,殺死敵人的數量大大超過漢軍被殺的數量,使敵人顧不得救死扶傷,使匈奴的君主都感到懼怕, 然而李廣利既不發救兵, 又不供糧草, 李陵在矢盡糧絕、寡不敵眾的情況下, 投降匈奴了。漢武帝要給李陵一個極大的罪名, 司馬遷希望漢武帝能慎重處理, 因而觸怒了漢武帝。
詞義: 搶救將要死的人, 護理受了傷的人。救: 搶救, 救護; 扶: 扶持, 照顧, 護理?,F多用來形容醫務人員的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精神。
書證: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做外科醫生的能夠以肉補肉, 以血補血, 則救死扶傷, 造福人群, 豈不大哉!”
上一篇:成語《放辟邪侈》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敬老慈幼》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