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旁若無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旁若無人:páng ruò wú rén
詞源:《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詞由:戰(zhàn)國末期衛(wèi)國有個(gè)愛好擊劍的人叫荊軻,他曾游說過衛(wèi)元君,但沒被任用。后來他游歷到了燕國國都,結(jié)識了會殺狗的高漸離。他們兩個(gè)都喜歡飲酒,天天上館子喝。喝得醉醺醺了,就兩個(gè)人一前一后在大街上走著,高漸離敲擊著筑(樂器),荊軻按著樂曲唱和。他們時(shí)而狂笑,時(shí)而相對哭泣,好象旁邊沒有人似的。后來, 荊軻為燕國的太子丹所賞識, 并被派到秦國去行刺秦始皇。
詞義: 不把近旁的人放在眼里。若: 象, 形容態(tài)度從容自然。也形容態(tài)度傲慢。
書證: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五回:“陳太尉初下船時(shí), 昂昂然, 旁若無人,坐在中間。”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喬光樸討厭在公共場合故意旁若無人的高聲大笑,只是搖搖頭沒吭聲。”郭明倫、張重天《翼魯春秋》:“那位吳策師爺專找氣味相投的人, 周旋在紳士們中間, 高談闊論, 旁若無人, 那付尖細(xì)的喉音吱吱嘰嘰, 口臭四溢, 惹人生厭。”
上一篇:成語《斯文掃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無出其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