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去住兩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去住兩難:qù zhù liǎng nán
詞源: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樂均, 去住兩情兮難俱陳?!?/p>
詞由: 東漢末年, 著名文學家和音樂家蔡邕(yong)的女兒蔡琰(yan)(即蔡文姬)從小就愛好音樂。漢獻帝時, 她被北方的匈奴擄去。匈奴左賢王很愛她, 同她結了婚, 生了兩個孩子。后來蔡文姬在交流民族文化和消除民族隔閡等方面, 起了一定的作用。當時的漢丞相曹操,與蔡邕是好朋友。蔡邕死后, 他的事業無人繼承, 曹操便派人到匈奴去要求贖回蔡文姬。當蔡文姬將要離開匈奴南歸的時候, 她心情十分矛盾而又痛苦。能夠回到老家去,正是十二年來日夜盼望的,然而要離開她兩個可愛的孩子,又實在舍不得,這真是“去住兩難”:離去吧,很覺為難;繼續住下去吧,也很為難!
詞義:離去不好,留下也不好。形容情況尷尬,左右為難。
書證: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九回:“(鄭父)意欲轉回秦國,再作商量。又念其子豹在絳城:‘我一走,必累及豹?!虼巳プ呻y,躊躇不決。”
上一篇:成語《厚顏無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及時行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