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以一眚掩大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不以一眚掩大德:bù yǐ yī shěng yǎn dà dé
詞源: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詞由: 公元前626年冬天, 秦穆公不聽謀臣蹇叔的勸阻, 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員大將, 帶領軍隊奔襲鄭國。結果遭到埋伏在崤山險要地區的晉軍伏擊, 秦軍全軍覆滅, 孟明視等三將也當了晉軍的俘虜。后來, 三人僥幸逃回秦國。秦穆公得知三將空身逃回的消息, 就穿上白色喪服,親自到郊外去迎接。孟明視等三人跪在地上請罪, 秦穆公把他們扶起來, 哭著說:“我不聽蹇叔的勸告, 害得你們打了敗仗,受到侮辱, 這完全是我的罪過, 你們有什么責任呢? 再說, 我也不能因為你們一時的過錯就抹煞你們過去建立的功勛啊!”孟明視等聽了非常感激。
詞義: 不能因為一時的過錯就否定他的全部功績。以: 因:眚:過失,錯誤;掩: 遮蓋; 德: 德行、功績。亦作“不以一惡忘眾善?!?/p>
書證: 《帝范·賓客》: “良匠無棄材,明君無棄士,不以一惡忘眾善,勿以小瑕掩其功?!?
上一篇:成語《上智下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不可向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