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漏泄春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漏泄春光:lòu xiè chūn guāng
詞源: 唐·杜甫《臘日》:“臘日常年暖尚遙, 今年臘日凍全消。侵陵雪色還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 歸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詞由: 至德二年十二月, 詩人因平定了安史之亂而回到了長安。唐朝以大寒后辰日為臘日, 這一天, 唐肅宗在苑中為近臣賜臘, 即賜食,盛裝的器具是碧鏤牙筒。詩人有感于此: 大寒之夜, 必有陽光; 大亂之后, 必有至治。臘日本應寒冷, 可是這一個臘日卻感到暖和。詩人就寫了這件喜獲恩賜的事。
詞義: 在寒冷的冬天已透露出春天的氣象了。漏泄: 走漏, 泄露。原指報知春天來臨, 后比喻秘密傳遞消息或秘密外泄。
書證: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本待要安排心事傳幽客,我只怕漏泄春光與乃堂。”清·無名氏《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良緣》:魏郎恐怕他漏泄了這段春光, 也把他摸上了。”
上一篇:成語《漂母之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燕雀處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