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言不及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言不及義:yán bù jí yì
詞源:《論語·衛靈公》:“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詞由:孔子周游列國,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許多人聚集在一起閑聊,一聊就是一天。那些人說的話沒有一句是講的正經道理,專門耍小聰明,說些毫無意思,惹人發笑的話。孔子看到這些人如此打發時光,頗有感慨。他認為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群居。因此,他竭力反抗許多人聚在一起生活。有一次,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許多人聚集在一起終日閑聊的危害極大,使得那些人無法造就成才。”
詞義:說的話沒有一句是正經道理。及:關系到,涉及;義:正經道理。
書證: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四回:“他兩個便無話不談,真所謂‘言不及義’,那里有好事情串出來?”
上一篇:成語《觸目皆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言猶在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