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觸目皆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觸目皆是:hóng mù jiē shì
詞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有人詣王太尉、遇安豐、大將軍、丞相在座;往別屋,見季胤、平子。還、語人曰:‘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瑯珠玉。’”
詞由:有一個人到王衍家里去,看見王戎、王敦、王導都在那兒;到廂房里,又看見王詡、王澄在那里。王衍是太尉,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官至司徒,王敦是大將軍,王導是丞相,王詡、王澄都是王衍的弟弟,王詡仕至修武令,王澄官至荊州刺史。他見到的人很多,都是當時名人。他回來以后對人說:“我今天到王太尉家去,見到的都是社會名流啊!”
詞義:眼睛看到的都是一種情況。觸目:視線所觸及到的。形容所見極多。亦簡作“觸目”。
書證:《晉書·習鑿齒傳》:“來達襄陽,觸目悲感,略無歡情。”魯迅《一點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
上一篇:成語《解衣推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言不及義》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