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廣土眾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廣土眾民:guǎng tǔ zhòng mín
詞源:《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
詞由: 有一次, 孟子在課堂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君子真正的快樂是什么?”有個學生回答說:“擁有廣大的土地,眾多的百姓,是君子最大的快樂。”孟子搖搖頭說:“君子得到了廣大的土地, 眾多的百姓, 是一件快樂的事, 但不是最大的快樂。”孟子掃視了一下在座的學生, 接著說:“那么究竟什么是君子最大的快樂呢? 沒有別的, 無非是宣揚、施行仁義禮智罷了。君子以此為樂,樂得與一般人不一樣。他們的樂純屬是一種心靈深處的愉悅, 臉上毫無勉強做作的神色, 流露出豐滿和潤的氣象。”
詞義: 地廣民多。
書證: 毛澤東 《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 “如此廣土眾民的國家而說財政經濟無辦法真是沒有道理的話。”
上一篇:成語《并行不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棄若敵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