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并行不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并行不悖:bìng xíng bù bèi
詞源:《禮記·中庸》:“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詞由:《禮記·中庸》有一章書,贊揚孔子的道德學問十分完備,如同天地相等。文章最后一節說:在整個自然界,萬物并生,卻彼此不相妨害,四時日月,來往于宇宙間,卻彼此不會碰撞,這就是天地的道德。從小的德來看,只見它不害不悖, 好象千萬條江河在流淌; 從大的德來看,只見它并育并行, 變幻無窮。孔子的道德學問就如這天地一樣, 自古以來, 沒有一個人能超過他。
詞義: 同時進行, 彼此沒有沖突。悖: 沖突, 抵觸。
書證:魯迅《準風月談·撲空》:“《顏氏家訓》一書……列舉佛家與儒家有可以并行不悖之點。”
上一篇:成語《工力悉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廣土眾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