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獨芙蓉》詠荷花詩鑒賞
王貞白
方塘清曉鏡,獨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斂蘋空自愁。
日斜還顧影,風起強垂頭。
芳意羨何物, 雙雙鸂鶒游。
在眾多的詠花詩中,王貞白《獨芙蓉》詩是比較有特色的,構思不落俗套。句句扣題,緊緊圍繞一個“獨”字,化實為虛,含思婉轉,直抒胸臆,頗有一些“神韻”。后來宋代大詩人蘇軾寫過“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的名句,同《獨芙蓉》的用筆,可謂異曲同工。
首聯用凝煉的語言,點染出一派深秋景色:天色已明,冷氣襲人,一池塘,水清如鏡,盛開的芙蓉,倒映水中。在這滿眼蕭瑟的時節,只這獨立寒秋的芙蓉花,給時光增添錦色。“獨照玉容秋”是點睛之筆,一方面贊譽芙蓉花是“獨殿群芳,乃秋色之最佳者”(《花鏡》),另一方面又提領全詩詠物抒懷,緊緊扣住題意,設色濃重,形象鮮明。
第二聯用蠹芰和白蘋花兩個對照物在池塘中“不相采”、“空自愁”的情景,突出和強化芙蓉花形象獨立西風的挺拔姿態,畫面明朗,栩栩如生,其中也不乏因獨占風光而產生的孤獨和寂寞之感。宋代詩人范成大在其詠芙蓉詩中曾有“辛苦孤花破小寒”的感嘆,正也道出了《獨芙蓉》詩中此情此景帶來的悵惘。
第三聯回到芙蓉自身。太陽已經快落下去了,池面抹上了一層余暉,芙蓉花回過頭來看一看自己的身影,突然金風吹過來,他情不自禁地低下了頭?!帮L起強垂頭”,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狀態。如果說上聯流露出的寂寞心情還有一點孤芳自賞味道的話,那么這一聯顧影自憐、風起垂頭的描繪就帶有愁苦甚至是感傷情緒了。再加上詩人用了擬人化手法,秋光里的芙蓉更易于喚起人們的聯想與思索。給人以極其深刻的印象。
詩人畢竟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獨芙蓉要擺脫眼前的困擾而有新的追求是順理成章的事,尾聯的議論性詩句巧妙地表達了這種愿望。“芳意羨何物,雙雙鸂鶒游”。鸂鶒是一種水鳥,喜歡在水中成雙成對的嬉游,又名紫鴛鴦。一個“羨”字表達了發自內心的向往,“雙雙”與“獨照”形成強烈對比,詩中要引起人們思索的問題,在這里得到了回答。
從這首詩的立意上看,詩人是以挺立寒秋的芙蓉自喻,品格高潔,不同世俗,帶有很大的理想化色彩。但當他把眼光射向現實的時候,就不免產生了一種勢單力薄的蒼涼之感,同時也開始了在凄苦中的探縈。詩人終于看到了希望,心情也轉而樂觀起來,于是借水中偶游的水鳥寄托自己的志向。向新的目標行進。全詩詠物抒情,達到了如古人所說“不即不離”(《藝概》)的境界,也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審美體現,可供人們欣賞與借鑒。
上一篇:唐彥謙《黃子陂荷花》詠荷花詩賞析
下一篇:郭恭《秋池一枝蓮》詠荷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