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須細品
品茶品的是一種文化,茶只有品后方能悟到其中的真諦。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紅樓夢》中,我們記得黛玉寶玉等一群人細細討論茶的事情。劉姥姥進大觀園,平時在家大口吃飯大碗喝茶,自然不知道茶是需要品的,經過討論大家最后得出的結論是:“茶是一盅為品,一杯為喝,若是一碗就為飲了,那樣就和牲口差不多了。”雖然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卻也道出了品茶的真諦:細品人生百味茶,不細品的話,茶喝再多也只能是一種解渴的水而已。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有這樣一種說法:喜歡繁華的都市生活,這樣的人生如花茶,濃香宜人,不缺滋味;喜歡平淡樸拙的生活,這樣的人生如茶中毛峰,樸實無華但是依舊不缺滋味;喜歡清新素雅的生活,這樣的人生如茶中龍井,細品方知其味,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品得出其中的味道,龍井之味需要找到那個合適的人;喜歡我行我素敢于挑戰人生的生活,這樣的人生應該在深夜自泡一杯苦丁,只有自己品嘗才能了解其中的味道。
《小窗幽記》中有這樣一段話:
“清閑無事,坐臥隨心,雖粗衣淡飯,但覺一塵不淡;憂患纏身,繁擾奔忙,雖錦衣厚味,亦覺萬狀苦愁。”這段話說的是,人生要有一種寧靜致遠的追求。清閑自在,喜歡坐就坐,喜歡躺就躺,隨心所欲,在這種狀態下,即便穿的是粗衣,吃的是淡飯,仍然會覺得心情平靜,不會為一些日常凡俗之事而牽掛;相反,那些患得患失、憂患和煩惱纏身的人,成天為一些煩憂之事而奔忙,這些人雖然穿的是華麗的衣服,吃的是山珍海味,也會覺得心中痛苦萬分。
清閑自在,坐臥隨心,也就是“清心”。從心理學上說,“清心”就是一種沒有“心機”的心理狀態。它是與“有心”的生活態度相對的。“清心”就是不動情緒,不執著,恬淡而自得,根據自己的本真去待人處事。因此,“清心”從一定意義上說,又是一種生活之道。如果用老子所說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的觀點來衡量,“清心”的層次遠在德、仁、義之上。“清心”中孕育著童真,“清心”中孕育著活力,“清心”中孕育著快樂。
不管你喜歡何種味道的人生,也不管你喜歡怎樣的茶,只要你自己愿意花時間去細品其中的滋味就行。人在不知不覺中長大,回憶有時候像品茶一樣,在品味之中可以知道得失,知道自己的位置。
人生如茶,大口喝下并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假如一生“喝茶不品”,那么你的人生就是“混沌”的,不知何欲何求,如同生命的過客。茶入口之時或許我們會覺得有點苦,但是靜心品味之后就會覺得甘甜入口,假如沒喝完等到茶涼了之后再去品味,這個時候或許還會有苦澀的味道,回味莫可名狀。如此品茶的過程和我們人生的旅程其實是同一個道理,從呱呱落地的幼稚單純到青春年少的羞澀朝氣,再到識盡人生百態的最終釋然,每個過程都需要我們細細品味,只有細品才知其味細,思考人生的同時也好好地思考自己。匆忙的生活會使我們忽略了許多美好的、值得欣賞的東西,假如我們任時光流逝,任年華飛走而不聞不問的話,最后就只能自己對著空鏡嘆息了。所以,人一定要找到寄托心靈的處所,這樣才能有余情去欣賞這世界可愛的一面,才有機會去享受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
人生如茶,苦而甘甜。一個人在開始走進這個社會的時候,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人生的困難在開始的時候有可能讓我們備加害怕與悲傷,但是假如這個時候能“挺一挺”,走過這些“坎”,那么之后就會得到我們自己想要的,這個時候生活的味道就是甜的。
那么,真正會“品茶”的人該怎么做呢?
一個人假如想要喝茶,那么首先就要學會沏茶。而沏茶首先要選擇茶葉,同時還要會辨形、辨色。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面對很多的選擇:痛苦的,給人以奮進;艱難的,給人以沉著;甜蜜的,給人以幸福。人的一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然而只有少數幾個可以成為自己的知己、良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若交錯了朋友,走錯了路,那他的一生只能是遺憾。
選好了茶葉,就要開始沏茶了。把茶葉放進杯里,倒進水,茶葉在沸水里翻騰。這對于人生而言就好比是剛進入到一個新的群體,總有一種寂寞和失落的感覺,因為那本是屬于別人的一片天地。人的一生不可能總處于同一生活環境,總要遇到許多陌生的人和新鮮的事物,所以有必要學會隨時適應新的環境,學會勇敢地面對困難。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因為,逃避現實是不可能的,世外桃源也不會有。
接下來我們必須等待,等茶慢慢變深了顏色,茶葉慢慢舒展開來。在人生階段就好比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融入社會。一個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著,總要與集體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一個脫離了集體的人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就,個人的光芒只有在集體的合力下才能更加燦爛。正如沒有草地的襯托,花就無美麗可言。一點微弱的光在黑暗中不能照亮一片很大的地方,一滴水的力量非常渺小,只有匯入河流后力量才是無窮。把“小我”融入社會的“大我”中去,那么,任何力量都不可小覷。
茶不可久泡,否則會變得很苦。人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要做生活的主宰,而不是為生活所迫。生活在集體里,容易讓人產生惰性心理,忘卻了要為目標而行動,為了理想而奮斗。所以,生活不能失去目標,否則人就像大海中迷失航向的帆船,漂浮不定。
茶泡好了,就該好好去品嘗,這是最重要的步驟,茶泡得再好,假如沒有品嘗的話,那么只能是浪費了茶葉和開水。所以,人要珍惜眼下,珍惜與自己相識的人,珍惜幸福,千萬別虛度時光。
有一對年輕的美國夫婦利用假期出外旅游。他們從紐約南行,來到一處幽靜的丘陵地帶,發現在這人煙稀少的小山旁邊,有一間小木屋。
夫妻二人走到小木屋前,看見門前坐著一位老人。年輕的丈夫上前一步問道:
“老人家,你住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不覺得孤單嗎?”
“你說孤單?不!絕不孤單!”老人回答道。
停頓了一會兒,老人接著說:“我凝望那邊的青山時,青山給予我力量;我凝望山谷時,那一片片植物的葉子,包藏著生命的無數秘密;我凝望藍色的天空,看見那云彩變化成各式各樣的城堡;我聽到溪水的淙淙聲,就像有人在向我做心靈的傾訴;我的狗把頭靠在我的膝上,我從它的眼神里看到了純樸的忠誠。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我看見孩子們回到家中,盡管他們的衣服很臟,頭發也是蓬亂的,但是,他們的嘴唇上掛著微笑;此時,當孩子們親切地叫我一聲‘爸爸’,我的心就會像喝了甘泉一樣甜美。當我閉目養神的時候,我會覺得有一雙溫柔的手放在我的肩頭,那是我太太的手;遇到困難和憂傷的時候,這雙手總是支持著我。我知道,上帝總是仁慈的。”
老人見年輕夫婦沒有作聲,于是,又強調了一句:“你說孤單嗎?不,不孤單!”
這位老人的生活看起來是平淡的、單調的。但平淡,不是沒有欲望。安于平淡的生活,并能以平淡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繁華和誘惑,讓自己的靈魂安然自處,這樣的人,就像云彩一樣的飄逸,就像湖泊一樣的寧靜。這就是一種“清心”的境界。這位老人正是達到了“清心”的境界,因此他能清閑自在、坐臥隨心,從平凡的生活之中,體悟到生活的情趣,領略到生活的快樂。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說是“凡夫俗子”,總期盼著過幸福的日子。當然,向往逍遙自在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天性,但真能做到卻很困難。生活中的自由是有條件的,比如盡量減少欲望、淡泊名利、心胸豁達,即使做不到心靜如水,也能給自己增添一份灑脫,學會正確取舍。
人生的酸甜苦辣咸,細細品來才有值得回味的美麗,不要因為人生之茶開始時有點苦就不想繼續品下去,因為苦盡甘來才是人生最值得品味的滋味;也不要因為人生之茶開始時有點不合自己的口味,所以就不愿意繼續喝下去,喝了才知道生活的艱辛,那么以后的甜才能更值得珍惜。人不能總是斤斤計較于生活中的瑣事,把心胸放開點才能享受生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細細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就會發現,平凡后面的樂趣也會讓人留戀。
人要活得隨意些,就要活得平凡些;人要活得輝煌些,就得耐得住痛苦;人要活得長久些,就要讓生活簡單些。
生活本身充滿了陽光與快樂,也充滿了坎坷與磨難。人生是場搭車的旅行,每段路程都有它獨特的美,也有不堪的“丑”。我們沒有辦法讓人生這趟列車停止運行,因為我們駕馭不了生命的慢慢變老;我們左右不了列車的行程,因為每個過程都有每個過程必經的美麗與痛苦;我們改變不了列車前行的速度,因為每一段路程都有它必須提速或減速的理由;我們更不能羨慕先上車的,嫉妒后上車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時刻表。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人生這趟列車前行的過程之中用心欣賞窗外的風景,快樂地面對屬于我們的所有行程,用心解決出現的難題,擱置不能解決的事情。只要登上屬于自己的列車,努力前行,不留遺憾,這樣就不虛此行了。
上一篇:人格魅力助你一路前行
下一篇:人貴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