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輕視別人
俗話說:“水不厭深自比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做人要低調,不要輕視別人。人再有本事也沒有必要刻意表現自己,過分夸大自己。做一個低調的人,不自矜,不驕傲,在任何時候都保持一顆謙遜的心欣賞別人,這樣,不僅會迎來更多欣賞的目光,而且成功的彼岸也會向你招手。
常常有這樣的人:自己取得了好成績就認為自己很優秀,神采飛揚;對別人取得的好成績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甚至冷嘲熱諷、挖苦、嫉妒;總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很了不起,自己所做的事是絕對正確的,自己所說的話一定是真理。這樣的人自大自傲,會失去很多向別人學習的機會,很可能還會被自己的嫉妒心沖昏了頭,最終停滯不前。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就像是站在半山腰,他看山腳下的人都是那么的渺小,就以為自己站在了山頂,他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一味的剛愎自用,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損失慘重。
欣賞自己是孤芳自賞,欣賞他人才是慧眼識才。有句話叫“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所謂禮尚往來,就是你付出一分便會有一分的回報,這是規則。規則在大多數時候對大多數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你對他人的尊重與欣賞會在他人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隨后他人亦會如你所做般對待你。欣賞他人,是善待他人的一種方式,是給他人以信心的明智之舉。幾下掌聲、幾句贊譽,或者一個眼神,哪怕是一個微笑,都是欣賞他人的一種表現方式。別人會從你的欣賞中得到對自我的肯定,還有歡樂、信心和力量。
在欣賞別人的過程中,我們還會看到別人的優點,正視自己的不足,并且能夠虛心地向別人請教,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樣對自己對別人都有益處。
臺灣作家林清玄在讀高中二年級時,他的學業和操行都是學校的劣等,記了兩次大過、兩次小過,被留校察看,甚至還被趕出了學校的學生宿舍。許多老師對他已經不抱什么希望了,但他的國文老師王雨蒼沒有嫌棄他,常常把他帶到家里吃飯,有事請假時,還讓他給同學們上國文課。王老師告訴他:“我教了50年書,一眼就看出你是個能成大器的學生。”這句話讓林清玄感動和震撼。為了不辜負老師的一片苦心,他從此發奮努力,決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幾年后,已經做了記者的林清玄,在寫一篇報道小偷作案的文章時,有感于小偷思維之縝密、作案手法之細膩,情不自禁地在文章最后發出感嘆:“像思維如此細密、手法那么靈巧、風格這樣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的!”他不曾想到,這無心為之順勢而來的一句話,竟影響了一個青年的一生。
20年后,當年的小偷已經脫胎換骨,重新做人,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企業家!在一次與林清玄的邂逅中,這位企業家誠摯地對林清玄說:“林先生寫的那篇特稿,點亮了我生活的盲點,它使我想到,除了做小偷,我還可以做正經事呢!”
因為國文老師懂得欣賞林清玄身上的優點,給了林清玄信心和勇氣,才使得他最終成為一名杰出的作家。同樣,林清玄的報道也以正面的欣賞感召了一個人改邪歸正,重新做人。
欣賞他人有時能讓被欣賞者發掘自己的潛能,走上生活中的另一條道路,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獵時無意間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志。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名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對其十分欣賞,鐘愛有加。屠格涅夫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撫養照顧長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了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里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的寫《獵人筆記》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稱贊你。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筆涂鴉打發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讓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于是他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具有世界聲譽和世界意義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人千萬不要犯驕傲自矜的錯誤。歷史上因為驕傲自矜而失敗的事例不勝枚舉,西楚霸王項羽就是其中之一。
秦王朝統治期間,橫征暴斂,刑法嚴苛,濫使民力,弄得民不聊生,天下怨恨紛紛。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被鎮壓失敗后,楚國項梁項羽叔侄與沛郡劉邦的兩支起義軍成為反秦的主力。項梁被秦朝名將章邯擊敗后,項羽率三萬人馬在巨鹿與章邯決戰,結果,項羽以少勝多,大破章邯三十萬秦軍,取得了巨鹿之戰的勝利,這就是著名的成語“破釜沉舟”的出處。秦軍主力被瓦解,秦國已成明日黃花,不堪一擊。劉邦則西進關中,秦王子嬰納印出降。這個被始皇認為可以傳萬世的秦王朝就這樣傳了一世就滅亡了。
鴻門宴后,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諸侯,封劉邦為漢王,據守蜀中。此時的項羽,氣焰不可一世,以為天下盡在其掌,各路諸侯都不是他的敵手,殊不知,此時在西蜀的漢王劉邦正在明修棧道呢,亞父范增多次進諫項羽,可是剛愎自用的西楚霸王卻絲毫不以為意。結果,劉邦在韓信的幫助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擊破三秦,西出蜀中,從此與項羽逐鹿于天下。
其實,像韓信、陳平這些能人,一開始都是在項羽帳下效力的,他們之所以會轉而投效劉邦,就是因為項羽剛愎自用、自視甚高,看不起別人,不懂得欣賞他人,因而他們覺得在項羽手下發揮不了作用,自己空有一身才能無法施展,于是最后都選擇了劉邦。而劉邦雖然沒有什么才能,也沒有什么本領,但是他有一個優點,就是懂得欣賞他人,對別人的意見能夠洗耳恭聽,對待有才能的人,不論其人品如何、作風如何,都能給予其恰當的安排,讓其做適合的事,做到任人唯才,人皆能盡其用。
陳平是個很有才能的人,項羽因為他的人品問題,不重用他。后來他到劉邦軍中的時候,劉邦對他的人品也很厭惡,但張良勸告劉邦說:“主公是想要用道德高尚、品行良好的人來裝飾門面呢?還是想用有才干的人幫您平定天下呢?”劉邦恍然大悟,重用陳平,陳平在其帳下也盡展所長。比如,他曾施反間計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系,間接導致范增的激憤而死。
垓下一戰,項羽全軍覆沒,只剩八人八騎。項羽逃至烏江岸邊,面對著滔滔江水,回想當年率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破秦,那是何等的英武、何等的風光,如今兵敗如山倒,四面楚歌,自己還有何面目回見江東父老,于是自刎而死,演繹了一段英雄的史詩。可惜,項羽在臨死之前仍然不知道敗于劉邦手下的原因,他還以為只是天不遂人愿,其實,真正的原因正是他的驕傲自矜。
劉邦統一天下后,在洛陽置酒高臺,總結自己能打敗項羽的原因的時候,對眾位臣子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矷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而“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失天下也”。這句話真可以算是對兩人不同結局最好的說明。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自以為是、轉視他人的危害是多么的大,它足以毀棄人的一生,甚至身死國滅都不在話下。
在現實中,驕傲、輕視他人在每個人身上都是有可能的,因為,人的自我意識一般是比較高的,很少有人能夠毫無緣由地愿意犧牲自己去幫助他人,在個人的思想中,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一旦在某些地方、某些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就會感到非常快樂和興奮,這就很容易引起自大、自傲、輕視他人。
一個人的功勞再大,貢獻再突出,也禁不起一個“傲”字的侵蝕。你是否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忽視了別人?如果這樣的話,你會錯過很多從欣賞別人的過程中學習的機會。請記住,不要讓“傲”字毀了你一生。要懂得欣賞別人,要懂得為別人喝彩,這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美德;這既是一種人格修養,更是一種崇高的境界。
正確認識你自己,這不僅僅是對你自己負責,更是對他人、對國家、對民族負責。正確認識你自己,欣賞別人的長處,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或許,有人會說:“笑話,我自己還不了解自己啊,如果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那還有誰會了解我。”但事實并非如此,正確認識自己并不是想象中的這么簡單。很多人常盲目樂觀,這就很有可能令自己的眼睛被蒙蔽,從而做出連自己都想不到的事。人性中有很多人不能把控的因素,比如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就就飄飄然;比如對別人贊賞和掌聲受用得很,成績越放越大,缺點越看越小,以致最后特別狂妄,做出錯誤的事來。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在很多時候,別人或許能看得比自己更清楚。所以,認識自己真的很重要。對自己估計得過高,會陷入盲目自大的危險;把自己看得過低,又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達不到比較好的結果。因此,做人須謙遜,不輕視他人,多聽取他人意見,明明白白地看自己,公正公心看他人。
上一篇:柴火夠了,水才會開
下一篇:活在此刻,讓心感受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