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倡儉反奢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魯陽人。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創立墨家學說,并有《墨子》一書傳世。
墨子是我國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以他為典型代表的墨家學派,曾經在中國古代學派中占據著顯赫的歷史地位,與儒家學派平分秋色,號稱“顯學”,節用是墨子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尤其反對厚葬之俗,認為久喪厚葬無益于社會。認為君主、貴族都應像古代三代圣王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
戰國時期,貴族們死后營建的墳墓很奢侈,棺材捆三層牛皮,亡人穿著非常華麗的衣服,一起埋葬的有玉器等數不清的珍貴東西,還要修巨大的墓穴來埋葬這些東西。
墨子堅決反對這種奢侈浪費,提出了“節葬”的主張,堅決反對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任何浪費。他說:“一個人死了,有三寸厚的木板做棺材就可以了;只要有幾件衣服,不讓死人赤身裸體就夠了;至于墳墓,只要能掩埋住棺材就行了?!蹦犹岢珡U除“古之喪禮,貴賤有儀,上下有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的貴賤上下等級的差分,主張一律采用“棺三寸”,“衣三領”。
墨子本人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身上穿的是粗布短衣,腳上穿的是麻鞋木屐。有一次,公孟子戴著禮帽,腰間插著笏,穿著儒者的衣服,來會見墨子,說:“君子要怎樣才能有作為呢?”墨子說:“有作為并不在于服飾?!惫献訂枺骸盀槭裁催@樣說呢?”墨子回答說:“從前齊桓公戴高帽,配著金劍木盾治理國家;晉文公穿粗布衣服,披著羊皮大衣治理國家;楚莊王戴著鮮艷的頭冠,系著絲帶治理國家;越王勾踐剪斷頭發,用針在身上文了花紋治理他的國家。這四位國君,他們的服飾不同,但國家管理得都很好,由此知道有作為不在服飾?!惫献诱f:“說得好!”
墨子在飲食節儉上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人們吃喝的目的是為了強壯身體,聰明耳目。因此,在飲食上應該“不極五味之調、芳香之和,不致遠國珍怪異物”。統治者們只有使用財物節約,自奉省儉,才能民富國強。墨子同樣嚴厲批評當政者在飲食方面的窮奢極欲,對他們靠對百姓橫征暴斂,吃遍牛羊豬狗,還要烹魚烤鱉,造成極度的浪費現象深惡痛絕。認為如果國君如此“上行”,那么大臣們也會照此“下效”,最后的結果是“富貴者奢侈,孤寡者凍餒”,國家會因此而發生動亂。因此,墨子的結論是:“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飲食不可不節?!?/p>
妙語點睛
墨子一生崇尚節儉精神。他認為,圣王治理國家和天下,都是“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他大力反對鋪張浪費,力倡“節儉”、“節用”、“節葬”,所以他和所有的墨者都終生過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生活,并身體力行地實踐著他節用富民的主張。節儉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艱苦奮斗的動力,墨子的節儉精神及其理念,塑造和增強了中華民族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品德。即使在當今,對于人們也有警戒價值。
警世良言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國家去其無用之費,足以倍之。圣王為政,其發令興事使民用財也,無不加用而為者。是故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
——墨子·《節用》
上一篇:唐太宗克己戒奢華
下一篇:孫叔敖臨終不忘教子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