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克己戒奢華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唐朝第二位皇帝,隴西成紀人,祖籍趙郡隆慶,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即位為帝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習文治天下。他是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終于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為后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隋朝末年,由于社會政治黑暗,荒淫的隋煬帝使百姓不堪忍受。于是,終于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隋朝政權就這樣曇花一現。唐朝建立后,由于唐太宗親身經歷了隋朝滅亡的全過程,因而,在他即位不久,就給當朝大臣提出“去奢省費”、“選用廉吏”的治國方針。
在提倡節儉方面,唐太宗為群臣作出了表率。他經常對身邊的大臣說:“隋煬帝不知道珍惜,當時皇宮里修得富麗堂皇,亭臺樓榭,珠寶遍地,美女如云。隋煬帝還一再搜尋天下珍奇,荒淫無度,弄得百姓不得安寧,最后無法忍受暴政而起義。這些歷史我們唐朝絕對不要重演,我們一定要時時注意節儉,知道滿足。否則,百姓苦到無法生活的那一天,就會反對我們的。”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修繕洛陽乾元殿,以供自己游樂。張玄素聽說后,對他說:“您鄙視隋煬帝奢靡淫亂的生活,曾下令放火燒掉洛陽一切豪華宮殿,并告誡別人要引以為戒。您這樣做,和隋煬帝又有什么兩樣?”
唐太宗很惱怒張玄素這樣說自己。可當他冷靜下來,還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情感,還下令立即停止工程,并為了表示崇尚節儉之風,獎給張玄素五色綢二百匹,他對手下人說:“以后有事要去洛陽,就是住在露天,也不會再干勞民傷財的事情了。”
公元633年,唐太宗要到蒲州去視察。蒲州刺史趙元楷不想錯過溜須拍馬的好時機,于是大規模地翻造房屋,建宮修殿,并廣為收集天下奇珍異寶作為室內擺設,想以此討得唐太宗的歡心。
沒想到,唐太宗到達蒲州后,見宮殿修得過于奢華,卻十分生氣。他當即把趙元楷叫到自己跟前,指著新修的宮殿說:“今天,你讓我又一次想起了隋煬帝的弊政,你還是反省一下吧!”唐太宗為了杜絕這種做法,又下了一道圣旨:凡搜尋天下奇珍,制作奇物者,一律懲罰。
唐太宗注意節制奢華,還表現在對自己兒子的教育方面。有一次,他看見兒子吃飯時,飯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就對兒子說:“你知道耕種糧食有多困難嗎?你要懂得節制奢華,懂得百姓的艱難。”在他臨死前的一年,他還多次對太子說:“要是為君的不節儉,驕奢淫亂,不要說政權保不住,恐怕連自己的性命也難保住。”
妙語點睛
在崇尚節儉的唐太宗的治理之下,唐初社會相對比較安定,百姓的生活有了比較大的改觀。因此到了貞觀中期時,國家終于出現了昌盛的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警世良言
節約莫怠慢,積少成千萬。
——范繼亭
上一篇:吳隱之賣狗嫁女
下一篇:墨子倡儉反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