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并不能否定你,失業不能失志
只要一個人具備堅韌的性格和不被困難壓倒的精神,那么任何打擊和磨難都不會使他放棄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在職場中會有很多不如意,也會有很多意外,職業和工作中晉升受挫、失戀、失業都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在這些意外中,失業最能破壞一個人的心情,最能讓人情緒失控。
美國心理學家霍爾姆斯的關于人生活上的變化與精神緊張疲勞綜合征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表明,失業對人的精神刺激,居于人生重大事件的第七位(前六位分別是配偶的死亡、離婚、夫婦分居、親人死亡、自己患重病或受重傷、結婚),而在職業生活本身的刺激中占首位。
處于失業狀態中的人,其心理危機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生計上的恐慌不安。在現代經濟社會里,金錢往往是衡量事物的價值基準,人一旦失去了經濟生活的基礎,便容易導致生活貧困,并造成家庭成員關系的緊張,有時甚至可能會引起婚姻破裂,從而讓人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二是被時代拋棄的無奈。職業具有聯系個人和社會的媒介、紐帶的作用,人一旦失業,過去工作單位的人際交往就會相對冷淡下來,社會組織活動也必然減少,各種關系逐漸開始疏遠。由此,個人的社會生活節奏感發生急變,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錯亂,產生被時代拋棄的低落感。
三是對于個人前程的絕望感。人可能會因失業或再就業的失敗而陷入心灰意冷的心境,并開始懷疑自己的職業能力,擔憂自己今后能否被職業社會再接納,繼而,對今后的生活方式與職業前途失去自信。
四是對于自我存在消失的恐懼感。就業作為一種人生價值觀念,因失業而受到了挑戰,尤其是對于具有一定技術與學歷的人來說,他們原來的自我期待比較高,失業不僅意味著失去了自我能力發揮的場所,同時也意味著個人地位與尊嚴的喪失,因此容易在心理上產生恐懼感。
莎士比亞說:“聰明人永遠不會坐在那里為他們的損失而哀嘆,而是用情感去尋找辦法來彌補他們的損失。”想發揮自己的潛能,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勇于忘卻過去的不幸,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某一心理學家說,性格決定人的命運。一個人能力再強,如果性格有問題,就會影響他能力的發揮。同樣,只要一個人具備堅韌的性格和不被困難壓倒的精神,那么任何打擊和磨難都不會使他放棄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就像外國一句古老的名言所說的那樣,“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句話包含了深刻的哲理。過去的已經過去,不管從前多么輝煌,都已經成為歷史,重要的是要接受現實,讓一切從頭再來。分析失業人員再創業的經歷,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成功與其堅強的性格、豁達樂觀的處世態度有著密切的聯系。
在一般情況下,失業者會產生諸如沒面子、抱怨“命運不佳”、消極、剛愎自用、自暴自棄、異想天開等心理,通常表現出沮喪、抑郁、不能面對現實、怨天尤人,卻不從行動上去改變自己,從而陷于巨大的心理落差之中不能自拔。而成功者善于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不回避或歪曲失業的現實,他們會拋棄怨天尤人或自暴自棄的心理,樂觀對待生活,積極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
對于失業,切忌對自己失去自信。記住:失業并不能否定你,失業不能失志。當失業時,你不妨列出自己曾經取得的成就,幫助自己認識對原雇主做出的貢獻和自身的價值,激發自我認同感。首先要讓你自己相信,雇主讓你離職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你一定會取得更好的職位和更好的業績,讓他后悔莫及。恢復自信心,是你走出失業困擾的第一步。
上一篇:外部的壓力,才能激發內在的潛力
下一篇:失去,是另一種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