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萬事掛懷,放空心靈
有句禪語叫作“成見不空”,意思是告訴人們心里不要產生成見,也不要自滿。因為,一個人如果心里裝滿了想法,他就不能客觀地看待很多問題了。所以人們必須要有歸零的心態,才能體會到幸福的意境。
有位學者來到南隱禪師處,專門請教什么叫“禪”。
禪師以茶水招待,倒滿杯子時并未停止,仍然繼續倒。
眼看茶水不停外溢,學者實在忍不住了,就說道:“禪師!茶已經漫出來了,請不要再倒了。”
南隱禪師說道:“你就像這只杯子一樣,心中滿是學者的看法與想法,如果你不先把自己心里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對你說禪?”
當一個人心里存在一種想法的時候,就很難做到正確認識一件事物。而放空心靈,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充實美麗;放空心靈,才能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才能告別煩亂,快樂也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
一個人放空了心靈,還原了心靈的本質,幸福才能走近你。而忘掉猜疑、仇恨、痛苦,才能在內心重新播下幸福與歡樂的種子。生活中名譽、地位、財富、人際關系、煩惱、憂悶、挫折、沮喪、壓力過多地積壓在人心里,就會讓人越來越壓抑,并且會掩蓋已擁有的幸福。而如果不及時清理,未來的幸福也不會到來。放空心靈不需要什么驚天動地的力量,解開拴住心靈的鐵鏈就可以了,而這個詞叫“放下”。
一個小孩看完了精彩的馬戲表演后,跟在父親身后去喂表演完了的動物,他來到一頭大象旁,不解地問:“爸爸,大象有那么大的力氣,而它的腳上只系著一條小小的鐵鏈,難道它無法掙開那一條鐵鏈嗎?”
父親微笑著耐心地說道:“是的,大象掙不開那條細細的鐵鏈,因為在大象還小的時候,馴獸師就用這條細細的鐵鏈系住了大象的腿,那時候大象也想掙脫這條小小的鐵鏈,可是掙扎了幾次都沒能掙脫,于是,它就放棄了這個念頭,覺得自己根本無法逃脫,也就不再掙扎了。因此,它長大以后,盡管已經有了足夠的力氣掙脫鐵鏈,但是它的心靈已經被禁錮,所以它也就不愿意再嘗試了。其實那條鐵鏈不只拴住了它的腿,更拴住了它的心靈。”
是的,有時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反而不知道自己該從何做起了。
一位青年滿懷煩惱去找一位智者。他在大學畢業后,曾豪情萬丈地為自己樹立了許多目標,可是幾年下來,依然一事無成。他找到智者時,智者正在河邊小屋里讀書。智者微笑著聽完青年的傾訴,對他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
青年看見墻角放著一把極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沒發現柴火,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來,裝滿一壺水,放在灶臺上,在灶內放了一些柴火便燒了起來,可是由于壺太大,那捆柴火燒盡了,水也沒開。于是他跑出去繼續找柴火,那壺水已經涼得差不多了。這回他學聰明了,沒有急于點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由于柴火準備充足,水不一會兒就燒開了。
智者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火,你該怎樣把水燒開?”
青年想了一會兒,搖搖頭。
智者說:“把水壺里的水倒掉一些其實也可以燒開。”
青年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智者接著說:“你一開始躊躇滿志,樹立了太多的目標,就像這個大水壺裝的水太多一樣,而你又沒有足夠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燒開,要想把水燒開,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準備柴火!”
青年頓時大悟。回去后,他把計劃中所列的目標劃掉了許多,只留下幾個,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幾年后,他保留的幾個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
踏踏實實地對待事情,正確對自己做估價,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才會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萬事掛懷”只會半途而廢。所以,不斷地為一個目標添加“柴火”,使努力不斷加溫,最終實現目標,然后再去向更高目標前進,而這一切均需要“內外兼修”,能夠為目標的實現準備充足的力量。
上一篇:一個人能有幾顆心
下一篇:人生不自我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