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總是心存火熱愛人如己
01
前段時間,有個同事想要換部門,跑來跟我聊天。她跟我訴苦道,因為自己的專業原因和工作背景,轉去其他部門受限制的可能性非常高,而內部變動機會她也不是很有把握,于是非常苦惱,跑來詢問我的意見。
我首先問她對于這件事情她是否有下一步的打算,比如內部機會是不是盡了100%的力,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360°無死角,如果不是,為什么不去做?同理也作用于外部。同事有些無奈,希望能有經驗豐富、資深的人指點自己,內心非常焦慮但是毫無作為。
我當時瞬間就想起了很久之前一個前輩跟我說過的一句話,在職場上,沒有人真的會關心你,把你的事情當回事,如果你自己都不操心,就沒有人為你操心了。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倘若你是一個剛剛開始工作的新人,對于一項技能尚未掌握,有一個指導者可以教你,他可能會教你一次、兩次、三次,但是如果經歷很多次的教導之后你還是沒有學會、掌握,甚至都培養不出來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他一定會選擇放棄你的。
當然這種放棄并不是說你跟他就沒關系了,而是你做成什么樣,他都不管你了,而如果你真的做得特別差,那么對不起,一定會有人來替換你,你就會漸漸覺得他離你越來越遠。
工作就是這樣,有些時候甚至覺得很缺乏人情味。但是想來也對,人情本就不應該用在工作上,工作很多都是競爭,競爭的時候哪還顧得上什么情誼。所以對于同事,我的建議是,如果你覺得自己現在待得不舒服了,或者覺得目前做的事情無法讓自己成長了,那么一定要主動地行動起來,從內部開始分析,是不是自己能力有短板、是不是對于業務的理解還有待加強,那些工作始終保持熱情的人,他們能夠熱情起來的原因是什么?自己是不是可以效仿。
如果經歷了一系列的判斷之后,還是堅定地認定是外部環境阻礙和影響了自己的進一步發展,那么,不要有半點猶豫和遲疑,你需要做的事情是,開始行動。不要指望任何人會替你、幫你操心你自己的事情。
02
我以前有一個習慣,每次和朋友、同學聚會分別之后我都會發一條短信給她/他。原因很簡單,我總覺得一次相聚、一次閑聊,甚至一次玩耍,在和他們相處的這段時間和經歷里,我身心愉悅,甚至有的時候還頗有收獲。
所以我發自內心地非常感謝他們,希望用一種文字方式表達他們帶給我的這段快樂時光。我寫信息的結構一定是總分總的結構,首先會總結一下這次相聚給我的直觀感受,接著會羅列一下帶給我這些感受的是哪些事情,比如去跟朋友看了個電影、去逛了一天商場、去國展看展覽等。最后,我再會總結一遍我完整的感受。
收到我短信的人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回復很多內容給我,他們大多數回復的內容是“別客氣”“下次約”,也有長篇大論回復我的。然后我心存感激地默默合上手機,覺得世界一下子就圓滿了。
但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的這種習慣消失了。聚也好,散也罷,在我的意識中似乎成為一件非常普遍、常見的事情,沒有什么必要大驚小怪,更不用長篇大論。甚至到了部門給過生日同事留言祝福時,我會發現我詞窮了,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我再也不會在一次聚會之后給人發一封情感飽滿的短信,甚至連聚會之前的邀約都恨不得簡單到,“你好”“哪里”“幾點”。
前幾天有一個很多年沒見過的大學同學來公司找我,我帶她參觀了一下公司,在公司食堂簡單地吃了個便飯,當然我們一直在聊天,聊學校的事情和畢業之后的生活,非常開心。后來我們在地鐵站分手,各自搭乘地鐵回家。等我回到家后不久,竟然收到一條她發來的消息,長篇大論,就像當年我發給別人的信息一樣,感謝我帶她參觀公司,告訴我她開心的心情,表示以后有機會再約。
那一瞬間我感觸良多,不知道是我變了,還是世界變了。
03
社會學家鮑曼認為,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液態的”,是一個流動的世界,在這個社會里,沒有什么東西是一成不變的,一切都處于不確定中。
最近和不止一個人聊天,探討一個叫作“安全感”的字眼。有人問我,工作上頻繁地變動會不會給你帶來不安全感?在高速快行的世界,變幻莫測,一個單獨的生命個體在這里存活,會不會沒有安全感?一段沒有領證的感情,沒有契約的保障和法律的約束,會不會沒有安全感?總之,林林總總,遍布各個地方各個年齡層,似乎關于安全感的探討是大家恒久熱衷的話題。
其實我覺得,用“流動的世界”的概念來理解“安全感”也是同樣奏效的。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源是物質。物質是什么?物質包括了我們所能看到、聽到、想到的一些客觀存在。那么人是客觀存在嗎?人是的。所以人也是物質,人也是世界,所以人也是流動的。那么作為人的感知之一——安全感,也是流動的。這樣說的意思就是,安全感本身也會因為外界環境和內在體驗而發生變化。
比如說,五年前的某天,我晚上八點之后在北京四環的街道上走,我會覺得很沒有安全感。而現如今,哪怕是半夜十一二點,我的思維也不會觸動有無安全感這種感覺。再比如,以前我覺得安全感是有人來保護我,在我需要的時候給我出謀劃策,在我有困難的時候為我挺身而出;而現在,我覺得安全感是自己可以保護得了自己,我能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出謀劃策,在我有困難的時候我能為自己甚至是我在乎的人挺身而出。
看,安全感本身也是善變的。所以你需要的,并不是拿著一個固定不變的態度和觀念來保障自己。而是要在這個流動的世界中學會改變,因時因地而改變。哲學里面有一個理論叫作“二元論”,按照二元論的觀點,我們的精神世界是獨立的,那么外部世界對我們的影響僅僅在于感官體驗。其余的精神體驗都屬于我們自己的心理活動。
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是無敵的,而一切體驗歸根到底都是精神體驗。在內心世界里,我們自己能完全做主,安全感就由此產生了。
所以,切莫為外部的事物期期艾艾,質疑掂量你的幸福感。幸福感來源自身,請你心里火熱,請你愛人如己。
上一篇:就算30歲,你也該有突破平凡生活的勇氣
下一篇:想進軍BAT?你得準備這5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