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自于面對和戰勝困難
關于幸福有個偽命題,與一個故事有關。故事大意是,一個漁夫和一個富翁在海邊相遇,富翁說我告訴你如何出海打魚,掙更多的錢。漁夫說:然后呢?富翁說:你就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天天在海邊曬太陽。漁夫說:我現在就過的是這樣的生活啊!
很多人讀后的感受是珍惜當下的幸福。試想,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經歷過風浪,天天曬太陽就真的幸福嗎?
有個故事說的是桂林有個長壽村,老人大多活過百歲。游客發現這些老人早上喝玉米糊,中午喝兌水的玉米糊,晚上喝餿了的玉米糊。于是有好事者把幾位老人請到了上海,天天吃螃蟹,然后問這些長壽老人有何感想。老人說:原來世間還有如此美味,寧肯少活幾年!
只有經歷過、體驗過,才能確認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把自己的眼睛蒙上,告訴自己現在最好,是一種自我欺騙。難以體驗發自內心的幸福與喜悅。
沒有經過艱辛的訓練,激烈的比賽,怎會有奪得金牌時的喜悅?“平平淡淡才是真”,是一些人給自己找的借口,平淡是經歷過風浪后的平靜,跟自始至終的平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人生有挑戰,經歷過面對它、戰勝它的過程,才有真正的幸福體驗。一次,我參加全國心理學創新論壇,參會的嘉賓很多是學界的前輩和慕名已久的老師,是難得的學習機會。而我將在此舉辦自己的工作坊,接受專家的檢閱。論壇學術交流活躍,最后到幾種觀點激烈爭鋒的程度,有人對專家觀點表示不耐煩和質疑。而這時我接到家中電話說女兒生病住院,心里開始慌亂,種種擔心的念頭冒了出來。如果明天我的工作坊面對不同觀點的挑戰該如何應對?每次家中電話告之孩子病情加重都讓我心煩意亂。我還要不要做?答案是肯定的!第二天我做好了種種準備,輕松自如地出現在講臺上。結果我的工作坊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我突破了自我!在講臺上,聽眾最重要,我全身心地投入課程。課程結束,我立即訂票回家,這時家庭比工作更重要。
我不知經歷過多少這樣的事,每一次困難都是一種考驗,戰勝它會有發自內心的持續幸福感。
幸福的人對人生艱難的看法,與不幸福的人截然不同。
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患有感統失調癥,學習反應遲鈍,很多人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但我的朋友卻說:“這世上總有這樣不完美的孩子,老天不放心把他交給別人,于是交給了我。”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選擇,她形容自己的孩子就像晚熟的果子,晚熟的果子更甜。她也曾感嘆:能帶一個正常的孩子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她每天鼓勵孩子:你越來越愛學習了!每晚與孩子一起朗誦《弟子規》。就這樣,她相伴孩子讀完了小學,孩子靠自己的實力考入中學。
有人面對困難和挑戰唉聲嘆氣,或見人就訴苦。有的人視困難為挑戰,找到可以學習的地方,經歷困難成長。
上一篇:幸福教練
下一篇:幸福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