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禮行天下
布魯斯 百瑞公爵是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和投資銀行家,往返中國四十一年之久。從1968年他來到中國與毛主席會面起,就開始協助中國進行經濟、商務改革和建設。他的足跡遍及全球和中國,是地地道道的國際通和中國通。
和百瑞公爵相識并成為朋友其實很偶然。那是在北京飛往洛杉磯的飛機上,我和公爵恰好相鄰而坐。落座時,很自然地回應了他的微笑,很自然地開始了交談。回憶起第一次見面的情形,公爵說一路上我的言談舉止令他頗有好感,于是決定遞上寫有爵位的個人卡片。
很多人習慣在家里或對熟人彬彬有禮、溫文爾雅;跨出門或對外人就咄咄逼人、蠻橫無理。尤其面對不愿看到或不可控制的情景,如人群擁擠或航班延誤等,就會越發氣勢洶洶。其實,被大多數人忽略、認為微不足道、可以不遵守秩序而產生的劣跡,基本都不會被他人疏忽和忽略。而這些行為輕則表明個人素質,重則損害國家形象。
大聲的旅行者
曾經有個笑話,說兩個中國人正在輕談,有個老外以為兩人在吵架,就報了警。警察來后,兩個中國人丈二摸不到頭腦,說:“沒有啊,我們正在耳語呢。”
事實上,這個笑話一點兒都沒夸張,本人就曾多次被老外問到身邊的那些人是否在吵架?臺灣學者柏楊在《丑陋的中國人》一書中指出,中國人習慣大聲說話是缺乏自信的表現(認為聲高就占理)。而從禮儀上說,公共場合高聲說話是侵犯他人空間、沒有修養的表現。
懂得在適當的地方、適當的時候盡可能保持安靜不僅可以避免噪聲污染,更可以體現個人素養。當然,如果想制止他人的噪聲污染,又不想導致戰火爆發,除了苦笑和容忍,最好的辦法就是投訴給相關人員,如空乘、服務生等來解決處理。
臟臟的旅行者
在外國人心目中,中國人非常注重個人衛生,但卻非常不注意公共衛生,尤其用完洗手間,基本沒有“打掃”的習慣。有人甚至說,中國人是除印度人之外,衛生間禮儀最差的。
為了考證老外的“錯誤”說法,本人有意無意常關注國人的旅行衛生,以求伺機反駁。然而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等到任何機會。在不久前乘坐國航國際班機時,因恰好坐在洗手間附近,一路上親見同胞們進進出出后,洗手間地面臺面紙水狼藉,可憐的空乘小姐不得不平均每20分鐘就進行打掃。
根據美國學者研究,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當眾挖鼻屎、人群中放屁、搓身上老灰、如廁不沖洗、吃飯直吐骨頭在桌面等都是“缺乏共同空間基本禮貌”之行為。有學者更認為類似行為與動物行為接近,實屬人類不可容忍。
因此,只打掃好個人身體是遠遠不夠的,公共場合的“自由自在”不僅不合時宜,而且招人反感。
匆忙的旅行者
很多老外都不理解為什么很多中國人可以在餐桌上一吃就是大半天,而不愿意在旅行中耽擱一小會兒。大家似乎都要盡快出結果,基本沒有多少耐心。
排隊時,有人會不自覺向前擁擠,近乎腦勺貼前額,恨不得成為連體人;乘電梯時,前邊人剛一進,手指就會習慣性黏住關門鈕,使勁要關門;登機時,稍有人行李放慢點,后邊就有人露出不耐煩;落機時,指示燈還沒滅,就有人打開手機或起身拿行李;停機時,有人爭先恐后,唯恐晚一會兒,就會被原機遣回。
事實上,此類搶先的一小會兒,令人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出門不相讓,其實就像在打仗。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瑣碎又不開心的事情上,既耗神又傷身。而且,人類的天性決定了禁錮在狹小空間時(如飛機、船艙),摩擦和矛盾一點即燃。出門旅游都圖個樂活,劍拔弩張豈不喪失了出游的樂趣和快樂?
沉重的旅行者
盡管航空公司對托運和隨身行李有明確規定,還是有很多人視而不見,恨不得車載船裝。君不見,有人左背右挎,完全不顧狹窄中對他人的碰撞與接觸;有人只顧向前奔進,根本不理會滾滾車輪對別人的碾壓;有人將行李倒來倒去,不理會身后排起長龍;有人先到先占,鋪滿頭頂所有空間;有人野蠻成長,為倒出個人地域不惜拼命擠壓他人物品。
如果,一定要滿荷前行,一點點“行李禮儀”其實會減重很多。例如:通過過道時,把背包挎在胸前替代兩邊;盡量快速將包裹放入行李箱,或側身使他人先通過再整理以減輕身后人流積壓;留心他人行李,避免生拉硬碰等。
旅行禮儀原則
專家認為,旅行禮儀可歸結為三大原則。
1.始終以尊重為首。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禮遇旅行期間出現的所有人,尤其包括同行的伙伴、提供服務的人員和所遇相關人士。
避免像使喚奴隸一樣對待和驅使服務人員,實際上,很多有經驗的人士都知道對空乘人員友善和大度,即使換不到更好服務,也會帶來更多暖心微笑。
2.個人請求合情合理。即便是上帝,也要讓個人請求屬于可以接受和解決范疇。請求調換到無煙房間是合理的;所有無煙房間預定一空,一定要求酒店解決就是無理的;要求被拒,大吵大鬧更是無理加丟人的。
3.不留個人痕跡。很喜歡一個地方,也不要硬留標記。數月前,一常州游客在臺灣風化巖壁上簽下大名,搞得晚節不保不說,還引來海峽兩岸口水大戰。
而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留下痕跡不僅導致罰款,甚至要坐牢。如在夏威夷接觸游上岸的綠毛海龜,就會被控告騷擾海龜的重罪,最高可判刑5年。
事實上,真正知禮的旅行者不僅不會在空間上留下任何痕跡,在心理上也會避免任何影響出行快樂的遺憾。
百瑞公爵說:“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和完美的禮儀,只有因地域、文化不同而產生的因地制宜。中國人如果可以在出行時,更加努力了解和尊重當地風土人情,就會更加了不起。”
金玉梁言:
★出發前做功課,盡量多熟悉出行地(包括歷史、文化、宗教等);
★思想開放,避免以本土本國思維定勢評判出行地或所在國;
★考慮自己的同時,兼顧他人的需求;
★不順或困難時,請從容鎮定并且禮貌處之,這會引領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如不能控制客觀環境(如航班晚點或取消等),就控制自己的情緒。失控不僅于事無補,還傷神傷身;
★心平氣和要求替換方案,比大喊大叫、暴跳如雷更可能達到預期效果;
★降低期望值,這樣即便最糟糕的情況發生,也會感覺到驚喜;
★無論何時,保持快樂心境。
上一篇:有些事與其逞強不如示弱
下一篇:欣賞“小資”但不能做“小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