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壓力最大,如何減輕他們的焦慮
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覺得壓力很大:老板管著整個團隊的吃喝拉撒,員工總覺得掙得少,老板卻覺得生意越來越難做,虧損都得自己承擔;中年人覺得自己壓力大,上有老,下有小,事業處在爬坡期,經濟壓力也很大;年輕人也覺得壓力大,錢不多,活很多,加上父母的不斷催婚,找個合適的對象真不容易……
各個群體都有自己特定的壓力,但我個人認為:壓力最大的群體是孩子們,尤其是幼兒園和中小學的孩子們。因為他們自身的體力、能力都很弱小,整個世界對他們來說都是新的,有太多的未知需要去探索,有太多的規則需要去學習。而在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他們遇到的有的是驚喜,有的是驚嚇。
有時候,老師和家長認為輕而易舉的事情,對孩子們來說真的很難。比如,晚上一個人睡覺,父母吵架聲音很大,大人們的各種要求、修正和打壓,沒有達到父母和老師的要求就被訓斥或打罵……你知道一個孩子站在比自己高一倍又強壯很多、還氣勢洶洶的大人面前的感受嗎?你知道他們無依無靠、有理也說不清的那種恐慌和無助嗎?他們往往找不到傾訴和發泄的出口,只是不斷地被要求、被指責、被打壓、被訓斥、被各種不理解。
記得有個8歲的男孩因為數學成績不好,被老師批評,留下來補課,后來還叫了家長。沒想到他的家長來了以后,上來就給了一巴掌,說誰讓你不好好學習?我們知道,通常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孩子,一般很少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有時在學校還要遭受欺負。因為各種原因,他們有時候不敢告訴老師,也不敢告訴父母,可以想象這個時候他們的世界會是多么孤獨、悲涼和無助。所有人都在要求他們,而他們要么拼命滿足家長和老師的各種期待,要么接受沒有達到期待和標準的懲罰。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表明,在中國,導致15~35歲的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是自殺。
很多家長總覺得:現在的孩子,好吃好喝好住的,至少比我小時候好多了,難道還不夠嗎?孩子忘性大,整天沒心沒肺,不是應該好好教育嗎?偶爾打兩下、罵兩句再正常不過,我都是為Ta好,不是嗎?
如果仔細探究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是否想過:孩子到底有多少憤怒不能發泄?有多少眼淚只能流給自己?
許多成人在回顧自己的成長之路時,發現很多都是童年的陰影后遺癥。父母的暴躁,彼此之間的爭吵和打罵,對自己的冷落和粗暴,成為自己日后生活的障礙和失去快樂能力的源頭。那種無助、無望和對人對世界的懷疑,成為無數人成年后的心理霧霾。不幸的是,當自己做了父母之后,又在重復給自己的孩子制造創傷。如果你已經是父母,可以嘗試用以下方法減輕孩子的焦慮:
(1)把目標首先放在與孩子建立親密關系上,然后利用機會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2)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需求上,把80%的精力放在鼓勵引導孩子,發掘他們的長處和優點上。養成盯著孩子優點的習慣,而不是只盯著他們的問題。
(3)孩子犯錯天經地義,可以說是孩子的本性,也是引導和培養他們的契機。
(4)不要亂發脾氣。要知道,父母一次生氣對孩子的傷害,抵過你以往無數次對Ta的好,有時甚至會一筆勾銷。
(5)愛是化解焦慮的源頭。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你問了孩子就會知道,孩子真正感受到愛的途徑主要是三條:爸爸媽媽對我的笑臉,有話和我好好說,親我抱我。因為人感受愛的最直接方式是和顏悅色、柔聲細語、親親抱抱。孩子往往離真理比大人更近。
焦慮會帶給我們很多困擾。如果我們能夠把焦慮當作生命的必然部分和導航,把能量用在面對它、聆聽它帶給我們的信息,就會知道如何在各種焦慮中找到自己生命的定位和真實的方向,并在行動中靠近自己本來的樣子,因為我們原本富足、美麗、無憂無慮。
上一篇:學會盤點,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
下一篇:害怕在公眾面前說話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