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填不滿的無底洞
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些人常常都會有這樣的思維習慣,他們總是這也想得到,那也想得到,魚和熊掌總想兼得。只要沒有達到自己的愿望,就會一直惦念著他們沒有得手的東西,永遠不知道滿足。而一旦他們達到了這個目的,就會立刻產生其他的目的,會冒出一些新的欲望、新的要求來,所以他們總是填不滿自己的欲望深淵。所以,即便這些人已經得到了他們想要的,仍舊感覺到不滿足,不幸福,他們總覺得自己還沒有得到的半杯咖啡比已經擁有的半杯咖啡更好喝。
人要學會知足,一旦知足,就不會有太多的欲望和煩惱。佛教經典《佛遺教經解》上勸誡說:“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常樂,即是福樂安穩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居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一個人假如私欲始終得不到滿足,欲望無限地擴大,就必然會碰個頭破血流,甚至會走向死亡。
南朝梁代人魚弘,曾追隨蕭衍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后來,蕭衍當了皇帝,賜給魚弘15頃田,一座山林,8萬棵林木,然而魚弘仍舊愁眉不展,郁郁寡歡。魚弘的妻子覺得不太對勁,于是直言相問:“官人,你是不是因為皇帝給你封賞少而不高興?”
魚弘沉吟半晌說:“一個君主,論功要平,懲罰要當,這是常理。我隨君主轉戰各地,出生入死,吃他的俸祿應該不止于此。”他的妻子說:“我知道你的功勞不小,但你不應該是那種貪得財富、追求顯達的人,因為這不應該是你的為人之道呀!”那時候魚弘的心思都在加官晉爵上,哪里還聽得進這些道理呢?
魚弘雖有高官可做,但仍嫌官小;雖有厚財,但仍感不足,他倚仗自己得到梁武帝的信任,居然公開勒索錢財,而且厚顏無恥地對別人說:“我做郡守,郡中有四盡:水中魚鱉盡,山中獐鹿盡,田中米谷盡,村里人口盡。人生在世,就是要快活享樂,做郡守不享樂,什么時候富貴享樂。”
他讓手下到民間敲詐勒索,魚肉百姓,并讓農民到深山里砍伐珍貴的樹木,運來高級的花崗石,在一塊風水寶地上建造豪華的郡守府。他的車馬服飾,從來不用普通的布匹,全都是綾羅綢緞,生活異常奢侈,又荒淫無度,家中有侍妾百余人。因為生活糜爛、縱欲過度,沒過幾年,他就一命嗚呼,撒手人寰了。
所以,面對欲望,我們要懂得節制,學會適可而止。不僅要有追求,還有懂得適時地放棄,這才是生活中的智者。
1.正確對待得失
人生有得必有失,得意時不自傲,失意時不氣餒,正確看待得失,才能夠讓自己的心胸更開闊,不會為諸多小事而斤斤計較,這才是正確的處事之道。
2.正確對待成敗
每個人都想獲得成功,然而每個人也都避免不了失敗,因此不能奢望只有成功沒有失敗。經歷風雨之后才能見到彩虹,想要獲得成功,必然要經歷失敗。當自己失敗的時候,要以平常心對待,不能一蹶不振,大不了重頭再來。
3.正確對待美譽
一個人在某方面做出出色成績的時候,會受到來自各方的美譽,尤其是一些成功人士,鮮花和掌聲會如同潮水一樣向你涌來,假如你對待美譽不得當,就容易飄飄然,而你離失敗也就不遠了。其實,很多美譽都有虛假的成分,或許有些人是真心夸贊你,但是也有人只不過是隨聲附和,還可能對你只是純粹的恭維。所以,對待這些美譽你要保持明晰的頭腦和清醒的心態,這樣才不會被美譽沖昏了頭腦,才能夠看清自己的位置和本來面目。
上一篇:掙脫貪婪的束縛,才能走得更遠
下一篇:永遠不要去當“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