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視孩子的缺點
柳鮑娃夫婦曾被授予前蘇聯勞動勛章,他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叫舒拉,女兒叫卓婭。因為舒拉小,又是男孩,父母對他有點偏愛,遇到什么矛盾,有什么要求,大家總是遷就他。
時間一長,舒拉就養成了“任性”的毛病,有什么事情沒有按照他的意思去辦或有什么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就倒在地上大聲哭叫,直到別人順從他的意思、滿足他的要求為止。
有一天,舒拉想在午飯前吃粉羹。按照常規,粉羹是在飯后吃的。因此,父母沒有答應他的要求,他便躺在地上大聲哭鬧。父母見他又耍脾氣了,認為不能再這樣了:一次遷就,只能為以后更大的哭鬧創造條件;多次遷就,會讓孩子的不良習慣繼續保持下去,長大后就難以改正了。
于是,夫婦倆互相使了個眼色,決心好好治一治他。柳鮑娃夫婦見舒拉哭,馬上離開了屋子,讓舒拉獨自呆在里面。舒拉只顧哭鬧,沒有留意爸爸媽媽是否還在,還是一個勁兒地哭,并且不時地喊道:“我要粉羹!快點給我。”
可是,這次和往常不一樣,并沒有人搭理他。他抬起頭來向周圍看了一遍,一個人也沒有。哭了沒人聽,他也就不哭了。過了一會兒,他用木片堆東西玩了起來,等到父母回來,他又要哭。
于是,父親嚴厲地對他說:“要是你還哭的話,我們就不跟你一起住了,讓你一個人呆在這里。”舒拉見父母這次不但不遷就他,還批評了他,也就不吭聲了。
還有一次,舒拉在哭鬧的時候,偷偷通過手指縫看父母對他是否表示同情,卻發現父親只顧看書,母親照常在批改學生作業,根本就不理會他。看到這種情形,他也就停止了哭聲。
幾次碰壁以后,舒拉哭鬧的習慣很快改了。父母深有體會地說:“孩子哭鬧是個不好的習慣,克服得越早越好。”
父母關愛孩子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對孩子的缺點視而不見那就不對了,一味地嬌慣孩子只能讓他們養成不好的習慣,只能是害了他們。
上一篇: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下一篇:要認清自己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