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會看得遠
經常會聽到有年輕人抱怨:都工作5年了,為什么我還只是底層的員工?剛聽到的時候,大概都會跟著義憤填膺一下,因為5年時間不算短,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能在一個地方堅持5年實屬難得,怎么會得不到晉升的機會呢?
易大千大學畢業后,就進了一家證券公司做咨詢。對工作,他無疑是十分積極和努力的。只要有客人來,他都是微笑迎接、積極解答,十分熱心,深受顧客好評。他與同事相處得也很融洽,他很幽默,同事都很喜歡他。
但是,只要一下班,出了辦公室,大千就會像一只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點精神。每次下班回家的路上,不管是打車還是走路,他都像是行尸走肉一樣,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遇到認識的人,也沒有精神打招呼。回到家也是,一回家便坐在電腦前,雖然是打發時間,卻不知道做什么,就這樣一天天地混時間。日子久了,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部定時的鬧鐘,每天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沒有激情,也沒有方向。
“難道我的人生就這樣了?”這是大千最常在心里問自己的問題。
故事里的大千的身上有很多現在年輕人的影子,日復一日,過著勤懇的日子,卻始終沒什么進步。大家為什么會這樣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的眼光太短淺,沒有長遠的目標。所以過日子就是混日子,時間長了,激情也被磨滅了。
俗話說,精明的人看得懂,聰明的人看得遠。如果我們的目標僅僅是眼前的薪水,滿足的僅僅是手頭的工作,而不想著提升自己,確定更長遠的目標,那我們又怎么會有進步,我們的生活又怎么會有變化呢?
村里有一條供全村人飲水的小溪,小溪的兩邊是兩座相鄰的山,兩座山上都有一座寺廟。每天寺廟里的和尚都會下山,到溪邊打水回去用。時間長了,兩個和尚碰到的次數越來越多,兩人漸漸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就這樣,距離他們第一次下山打水已經過了5年了。這天,左邊山上的和尚照舊下山去打水,卻沒看見右邊山上的和尚,他想,我這個老友一定是有什么急事,便沒在意。
第二天,那個和尚還是沒下山。
第三天、第四天……已經一周了,左邊山上的和尚仍沒見到右邊山上的和尚,他開始擔心了:我這老友不會是病倒了吧?于是,他放下水桶,去對面山上看望他的老友。但是,到了廟里,他大吃一驚,原來他的老友正精神抖擻地在院子里打太極拳呢,一點兒也不像一周沒水喝的人。
他很不解,便上前詢問老友:“我都一周沒見你下去打過水了,沒有水,你這一周是怎么過的?”老友什么也沒說,只是笑著讓他跟自己去看看。于是他跟著老友來到了寺廟的后院,老友指著后院的一口井說:“我這5年來,每天做完師父安排的功課,都會抽出時間挖這口井,有時快、有時慢,如今終于讓我挖出井水,我以后再也不用下山去打水,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我喜歡的太極拳上了?!?/p>
很多人過日子都是抱著一種“打工”的心態,也就是一直挑水,但是人的精力有限,時間長了,也就厭倦了、疲乏了,這也是很多人覺得人生不如意的原因。因為他們不懂得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或者沒辦法堅持挖完屬于自己的井。
年輕人,現在正是奮斗的大好時機,千萬不能滿足于現有的生活現狀,年復一年重復著單調的工作方式,而應該努力找到自身的優勢,尤其是業余時間的興趣方向,它往往就是等待自己去挖掘的井源。這樣不僅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閑。
上一篇:繪制思維導圖要掌握的原則
下一篇:能承受委屈,胸懷才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