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個臺階,問題逐漸深入
孟子拜見齊宣王,問:“您曾經告訴莊暴說您愛好音樂,有這么回事嗎?”
齊宣王有些不好意思,只得據實說:“我并不是愛好古樂,只是愛好一般的音樂罷了。”
孟子說:“只要您非常愛好音樂,那齊國便會富強了。無論您愛好的是現在的音樂還是古代的音樂,它們都是一樣的。”
齊宣王說:“先生可以清楚地說明這個道理嗎?”
孟子說:“一個人單獨欣賞音樂的快樂和與大家一起欣賞音樂的快樂,究竟哪一種更快樂呢?”
齊宣王說:“當然是與大家一起欣賞音樂更為快樂。”
孟子說:“與少數人欣賞音樂快樂,和與多數人欣賞音樂也快樂,究竟哪一種更快樂呢?”
齊宣王說:“當然是與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孟子接著說:“那么就讓我和您談談賞樂的道理吧!假如大王在這兒奏樂,老百姓聽到鳴鐘擊鼓、吹簫奏笛的聲音,卻都愁眉苦臉,‘我們的國王這樣愛好音樂,為什么我們卻苦到這般地步呢?’原因就在于大王只圖個人享樂,而不與百姓同樂。但是,假如大王在這兒奏樂,老百姓全都眉開眼笑,‘我們的大王大概很快樂,要不怎么能夠奏樂呢?’這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國王與百姓能一同娛樂罷了。所以,如果大王能與百姓同樂,就可使天下歸服了。”
說話的時候要一步一個臺階,按照對方思維發展的趨勢,逐漸提出問題,這樣才能逐步引導對方的思路。孟子在這段辯論中用了因勢利導的方式。當他聽說國王喜愛音樂時,就由此下手,用一個個問句,一步步疏導,最后得出結論:如果大王能與百姓一同娛樂,就可使天下歸服,從而達到說服齊宣王與民同樂的目的。那么,在詢問時如何逐步深入呢?
1.預先明確目標
在詢問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你向對方發問是想達到什么目的。只要明確了這個目的,在具體的詢問中就會有所指。千萬不能沒有目標,胡亂發問。這樣不但不能達到逐步深入的目的,還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有了明確的目標,還要明白每一個問題怎么問才算合適,問到什么程度才算恰到好處。只有心中有了這些明確的規劃,詢問起來才不會不知所云。所以,在詢問之前,一定要找到自己詢問的明確目的,要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
2.說話要有邏輯性
在詢問的時候,每個問題之間都要有很強的邏輯性,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將對方引導到預先設置好的目標上。如果哪一個問題上出了疏漏,自相矛盾,或者問題問得不嚴謹,這樣就沒有辦法成功引導對方。因為你自身出了問題,也就意味著你所設置的所有邏輯都存在問題,連自己都說服不了,怎么去引導別人呢?所以,在引導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言的邏輯性。要仔細斟酌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把話說得嚴謹一些,不要犯明顯的錯誤。這樣一來,對方在你的引導下才能順利達到預先設置好的目標。否則,你會被對方找出邏輯的錯誤,被反駁得無話可說,不但不能引導對方,還有可能被對方引導。
3.多用問句引導
在引導對方的時候,要多用問句,尤其是反問句,讓對方所堅持的觀點和看法在你的反問下失去抵抗力,從而乖乖地聽從你的調遣。當然,在用反問句的時候,要先用大量的論據和事實將對方駁倒。在你的反問下,對方再不繳械投降似乎已經沒有退路了。這樣在你環環相扣的一個個反問下,對方會一步步地跟著你靠近預先設置好的目標。比如:你舉了大量的例子說明不上學是沒有出路的,然后問:“難道你還不想去學校嗎?”在事實面前,對方自然乖乖地跟著你去學校。如果事實不充分,說明不了問題,對方自然會起身反駁,這樣整個設計就會功虧一簣。
上一篇:騙子受騙
下一篇:與他人一見如故的聊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