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凡事都給自己留有余地
常言道,禍從口出,言多必失。人與人之間交流,主要依靠語言進行溝通。很多人說起話來不假思索,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就像嘴上沒有把門的似的。這種脾氣秉性和語言風格,在私底下的場合也許還可以,卻無法登上大雅之堂。試想,如果我們在工作中對同事和客戶說起話來口無遮攔,導致工作受到影響,又如何能夠得到上司的認可和賞識呢?其實,不僅客套的關系需要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做事的分寸,對于親密的關系,也同樣需要用心經營,才能加深彼此間的感情。
一個人生存在社會中,注定要與他人交流。生活中的煩瑣事情,我們需要不斷與他人交流和溝通,才能彼此了解,獲得共鳴。工作中我們更要注意為人處世的分寸,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回旋的余地,才能讓自己有更大的空間施展。正如人們常說的,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是很難收回來的,也可以說是根本收不回來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與其心直口快地說完之后再懊悔,不如三思而后行,凡事都給自己留有余地。
很多人說話喜歡絕對,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一則很多事情都處于不停發展和變化之中,二則以絕對的口吻說話也很容易引起他人的誤解和挑剔。假如遇到苛責的人,他們是一定能夠從絕對的話中挑剔出毛病來的。因此,我們與其給他人挑剔的借口,不如自己委婉地說話做事,給自己留有分寸,這樣就算自己很有道理,也能避免得理不饒人的尖酸。此外,我們有了更大的空間斡旋,也可以在與對方交流或者相處時占據主動權,避免被動。總而言之,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己逼上絕路,除非你想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唐然在一家高檔酒店當服務員。這一天,她在為一位外籍客人服務的時候,發現那位客人酒足飯飽,結賬之前居然把酒店的青花瓷餐具裝入自己的口袋中。這些青花瓷餐具是酒店的一大特色,而且是酒店專門定制的,價值不菲。這可怎么辦呢?直接指責客戶,必然會惹惱外籍客人,甚至會使事態擴大,導致不可收拾;不說的話,餐具丟失,她作為負責人是要承擔損失的。思來想去,她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她去柜臺拿來一套全新的餐具,這種餐具和酒店里用著的餐具完全相同,只不過酒店正在用的餐具是有酒店的標志的,而全新的餐具是專門供給客人購買,留作紀念的。她不卑不亢地對客人說:“先生,您一定很喜歡我們酒店的青花瓷餐具吧。您真有眼光,這些餐具都產自景德鎮,很多客人來我們這里用餐,都會愛上這套高雅別致的餐具。不過,酒店使用的餐具帶有酒店的名字,看起來略微顯得不夠美觀。我這里有一套餐具是不帶酒店名字的,其他的與酒店使用的餐具都完全一樣。很多客人都會選擇購買這樣一套餐具,帶回自己的國家作為珍藏。當然,我們酒店并非專業經營瓷器的,所以這些餐具都是成本價銷售,是您在外面買不到的低價格哦!”聽到唐然的話,那位外籍客人當即表示要買一套餐具,而且還趁著唐然去幫他結賬的工夫,把裝入口袋中的那套餐具放回餐桌。
以委婉隱晦的暗示和表達,唐然很好地解決了外籍客人私拿餐具的問題。原本,作為服務員就必須具備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對待外籍客人的問題上,唐然顯然要更加慎重。她的處理方式非常有分寸,既保全了外籍客人的顏面,也給了外籍客人臺階下,而且還給了自己回旋的空間。這樣一來,不管外籍客人是否能夠意會她的意思,都不至于一下子讓事情陷入僵局,由此唐然也爭取到解決問題的主動權。
為人處世,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我們都要給自己留有退路。說話不要說得太絕,做事不要做得毫無回旋的余地,唯有面面俱到地處理問題,我們才能給人留下安全的感覺,使人覺得非常貼心。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面臨兩難的境地,諸如當面對別人的請求不知道如何拒絕時,當面對別人的好意自己卻絲毫不受用時,我們都必須組織好語言,才能盡量處理好問題。對于想要拒絕的請求,千萬不要直截了當地拒絕,更不要不假思索地接受,這樣都是會傷害他人顏面的。我們唯有拿捏好分寸,才能最大限度經營好人際關系,讓我們的人生更加順遂圓滿。
上一篇:隨機應變
下一篇:不僥幸,才能充分準備迎接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