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人情世故而不老于世故
外圓內方是一種微妙的、高超的處世藝術。“方”是人格的自立,是做人之本;圓,是隨機應變,是處世之法。為人處世,該方就方,該圓就圓,才能無往不勝。
魯迅說:“不要把自己看成別人的阿斗,也不要把別人看成自己的阿斗。”說的是要自信,同時不要輕視他人,在人際交往中做到外圓內方,精明處世。做到該方就方,該圓就圓;方到什么程度,圓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處。
外圓內方并不是一個貶義詞,它并非老于世故、老謀深算者的處世哲學。圓,是為了減少阻力,是處世之法;方,是立世之本,是實質。做人要圓,這個圓絕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平庸無能,這種圓是圓通,是一種寬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與人為善,是居高臨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別人的弱點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別人高明而盛氣凌人。任何情況都不會隨波逐流,要潛移默化,絕不讓人感到是強加于人,任何時候也不會因堅持自己的個性和主張讓人感到壓迫和懼怕。這需要極高的素質,很高的悟性和技巧,這是做人的極高的境界。
生活的經驗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事事都計較,不知道何時圓何時方的人,即使有凌云壯志,絕頂聰明,也往往落得“壯志未酬淚滿襟”的后果。
個人就像一艘船,在面對阻力時,我們與所有的阻力正面交鋒,則可能拼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這時不妨精明點,巧妙避開種種阻力,以便用更多的精力去爭取最后的勝利。
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領悟并運用好這一處世良方,那么對于任何新環境,你都能夠積極適應,輕松應付,甚至產生一種面對新環境的渴望。掌握外圓內方的處世技巧,有利于你獲得完美交際。
很多杰出的成功人士,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逐漸形成了“外圓內方”的性格,不是鋒芒畢露,義無反顧,而是有張有弛,掌握分寸。
李嘉誠被人稱為商場上的超人和太極高手,因為他善于謀算,又善于使用柔術;固守自己的原則,但又不失靈活圓融;在自己的原則之下能夠把爭利與讓利并為一手。在商場上,他總是力求做到方圓兼濟來達到自己的商業目標。李嘉誠在商海生涯中對方與圓、屈與伸的掌握與運用,可謂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屈與伸之間爭利與讓利兼顧是最復雜的方圓之道,更是最符合實際、最有實用性的法則。曾有記者詢問李嘉誠與地鐵公司、匯豐銀行合作成功的奧秘,李嘉誠道:“奧秘實在談不上,我想重要的是首先得顧及對方的利益,不可為自己斤斤計較。對方無利,自己也就無利。要舍得讓利使對方得利,這樣,最終會為自己帶來較大的利益。”
李嘉誠認為,與金錢相比,人的人格魅力是金錢所買不來的。這是一筆更大的財富,相對于賺錢,名譽受損反而更不可忍受。針對有政客拿他“說事”,李嘉誠感到委屈,憤而為自己辯解:“是我的錢,一塊錢掉在地上我都會去撿。不是我的,一千萬塊錢送到我家門口我都不會要。”
事實上正是如此。李嘉誠遨游商海數十年,對原則問題向來說一不二,哪怕大把銀子堆在眼前,不動心就是不動心,這大概是李氏王國多年不敗的一個法寶。
李嘉誠曾經在巴拿馬國投資,擁有集裝箱碼頭、飛機場、旅館、高爾夫球場以及大片土地,成為當地最大的海外投資商。巴拿馬政府為表示感謝,拿出很多商人求之不得、一定可以賺大錢的賭場牌照作為酬謝禮物。面對送上門的錢財,李嘉誠卻婉言謝絕,他說:“我對自己有個約束,并非所有賺錢的生意都做的。”
巴拿馬總理找到李嘉誠,說:“一大堆商人追著要這個牌照,我都沒有給,你這么大的投資,我一定要給你,你有三家旅館,隨便你放在哪一家都可以。”盛情難卻之下,李嘉誠做出妥協,決定不接受賭場牌照,但是在旅館外面另外建獨立的房子給第三者經營,并且由第三者直接跟政府洽談條件,李嘉誠的公司只賺取租金。
李嘉誠說:“旅館的客人要去哪兒,我不管,但是我的旅館里絕對不開設賭場。”用現代的生意眼光來看,這件事情當然會有各種不同的解讀方式,但李嘉誠卻說:“這是我的原則,原則必須堅持。”
只圓不方,成為一個八面玲瓏、滾來滾去的“圓”,未免有圓滑之嫌。方,是人格的自立,自我價值的體現,是對美好理想堅定不移的追求。一個心智成熟的人,無論處于何種困境,都會矢志不移、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以求對人類對社會做出最大貢獻。圓為靈活性,為隨機應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處理。方為原則性,為堅守一定之規,以不變應萬變。
為人處世要既有原則性又不失靈活性,也就是要做到方圓兼濟。筆直的樹木不能形成陰涼,過于直率的人容易得罪別人,別人就會遠離你。處理事情要精細之中有果斷,認識道理要正確之中有通達靈活,不至于古板不化。
方圓,既方又圓,看似矛盾,實則統一。既堅持自己要辦的事不能動搖,是為方剛,又圓柔推進;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既達到了目的,又使別人說不出什么不滿。這種方略,代價最小,值得借鑒。
上一篇:巧織人脈網,網住成功
下一篇:懂得退讓好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