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包容的態度處世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句話被偉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當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時刻謹記。
“天空可以包容一切,而人心可以包容天空。”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卻忽視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訓;人們經常崇拜名人,卻無法忍受名人背后的“虛假人生”;人們常常向往世外桃源,卻忘了“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的坎坷。
現實中的人們就是這樣的,他們可以接受的是抬頭可見的陽光,卻沒留意自己身后的陰影;他們只看見燦爛,卻看不見燦爛過后的陰霾。當他們在面對別人的批評指責時,他們就會感到不滿,認為別人是尖酸刻薄、睚眥必報。
然而,他們卻忘了審視自己“背后的故事”,忘了再三思索檢討自己的“記事本”,忘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真理。他們在種種的忘記中,最終也會忘記自我的所在,囿于原地,止步不前。
以包容的態度處世,不但是做人的一種美德,也是做人的一種智慧。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不同環境中不同層次不同職業的人,我們不可能僅憑自己的觀念或喜好去從事社會活動。
在這種時候,包容不但是人際情感交流的潤滑劑,更是人生這棵大樹上滴翠的綠葉和吐艷的花朵、燦爛迷人的魅力和神韻。
人生的一種高度可以從包容中體現出來。將軍額頭可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包容者就必然是善良睿智而又胸懷大氣之人。如果把包容當作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那么它就是人的生命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有一個男孩,他的脾氣非常壞,男孩的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而且還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后院的圍欄上。這個男孩在第一天,釘下了37根釘子。
漸漸地,他每天釘在圍欄上的釘子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于是,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男孩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他的父親。
父親又對他說,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最后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于把所有釘子給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男孩的手,來到后院對他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這些圍欄是永遠不可能回到以前的樣子。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能夠造成永遠的傷害,常常是因為一些無法釋懷的堅持。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別人,相信你就一定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為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為了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如果你明白了這些,那么你自身的認識也就得到了升華。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努力:
一是和人相處要有胸懷。“量小非君子”,一個胸懷寬廣的人,才能夠贏得眾人的信服,而一個小肚雞腸的人卻是斤斤計較。人生在世,不能離群,否則就難以生存,也無所作為。只有那些胸懷寬廣、氣度寬宏的人才能容眾,才能廣結良友,才能得到眾人的幫助。
人有才能,未必損我之才能;人有聲名,未必壓我之聲名;人有富貴,未必防我之富貴;人不勝我,固可以相安;人或勝我,并非奪我所有,操心毀譽,必得所欲而后已,于汝安乎?
這是《昨非庵日纂·坦游》所寫的,與人相處如果沒有一定的胸襟,時刻都在防備別人、妒忌別人,一定會自陷泥淖、煢煢孑立。
二是和人相處要學會忍讓。有一句古語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所謂的“退”,其實就是要有一顆忍讓之心,用寧靜平和的心緒去感化他人的淺薄行為,用高尚人格去感染別人的無理之舉,用寬厚博大的胸懷去容納他人的悖理之言。
大丈夫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真君子能納天下難纏之人。忍讓并不代表著是懦弱膽怯和無能,忍讓其實是一種品高德厚、氣度不凡的表現,也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三是和人相處要學會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一種雅量,寬容也是一種氣度。面對勝利者,我們要寬容他的成功;面對發財者,我們要寬容他的富有;面對與自己意見不同者,我們要寬容與他的差異;面對疏狂、偏激、冷漠和孤僻者,我們要寬容他的個性。
每個人的個性不盡相同,任何人都無法強行將自己的思想觀念、行為規范強加于人。
寬容是一種非常大的人格力量,它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使人愿意團結在你周圍。
寬容是人與人交往的緩沖,它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沖突,在人際關系緊張之時寬容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
寬容是一種深厚的涵養,也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它能陶冶人的情操,能夠使你心靈寧靜和恬淡。寬容不僅可以改變自己與社會的關系,還可以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慰藉與升華。
屠格涅夫說得好:
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別人寬容的,但誰能說自己是不需要寬容的呢?
四是與人相處要學會換位思考。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工作節奏明顯地加快,對工作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對自己的要求也會由此而提高,對別人的要求可能會更高。而這一“更高”往往會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帶來緊張甚至矛盾。
有時我們總喜歡對別人所做的事評頭論足,對別人的過錯總是不依不饒。“要是我絕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有許多的人說過這樣的話。
說此話者有時的確是“無心”,而聽者卻很“在意”,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因此而被人疏遠。
為什么不換位思考一下,多從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別人想一想呢?為什么對人對事不能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苛責呢?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他曾經說過: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然而在當今這個張揚個性的社會,又有多少自視甚高的學子具有這種精神呢?也許,我們學會的應該是審視自我,接受的應該是批評,擁有的應該是忍耐與包容。
王朔曾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我看金庸》一文,對金庸的武俠小說加以強烈攻擊。
金庸先生面對他的批評只是平靜地說:“毀譽是人生中的常事,不足為奇,王朔先生的要求或許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能力所不及的,限于才力,那是無可奈何的了。”
金庸先生還說:“我很感謝許許多多的讀者對于我的小說的喜愛和熱情,他們待我已經是太好了,也就是說,上天已經待我太好了。既享受了這么多的幸福,偶爾給人罵了幾句,命中該有的,不會不開心的。”
金庸是現代武俠小說公認的泰斗,他的名氣很大,同時學問也很深,對武俠小說的貢獻極大。以他自身的名望,完全可以對王朔的貶低反戈一擊。但是他在面對別人的批評時,沒有暴跳如雷,而是用一顆包容的心,用他那寬廣的胸襟去正視自己、去感謝他人,他的表現就是正人君子的風范,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一個人,只有在不斷成長中發現自己的不足,觀己之短,容人之長,用一顆包容的心去接受別人的批評,才能不懈倦怠,完善自我,更上一層樓。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只有胸懷坦蕩者才能夠干成大事,對于一個人來說第一美德就是包容。
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曾與管仲結下“一箭之仇”,但是他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稱管仲為父,在管仲的輔佐下他終于稱霸天下;唐太宗登基后,不咎既往,重用了敢于進諫的魏征,把魏征作為自己的一面鏡子,也正是他的坦蕩胸懷、廣開言路,開創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貞觀之治”盛景。
“家有萬畝良田,不如有個好人緣。”好的人緣會給人和諧融洽的人際氛圍,使人的心情舒暢、遇事左右逢源,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還有利于形成干事創業的環境。
當然,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好人緣,但好人緣不是靠一團和氣和甜言蜜語吹出來的,也不是通過耍小聰明、玩小伎倆換回來的,好人緣是靠良好的人品、寬廣的胸懷和真誠待人贏得的。
如果一個人有好的人緣,他的胸懷一定是寬廣的。世界的多樣性決定了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多元的,也決定矛盾的無處不在。
學會與人相處,就需要善于化解矛盾,消除隔閡,不僅要容人之短,還要容人之長;不但要容人之過,還要容人之功。
在生活中,有的人心胸狹窄,斤斤計較,一切都以自己為中心;還有的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強,看到身邊如果有人超過自己,就產生妒忌的心理,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就會傷害與別人之間感情,影響到內部團結。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要有容人的氣度,度大才能聚朋。禮讓讓出的常常是友誼。
我們可以由此看出來,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應該具有寬廣的胸襟,造就一顆包容的心,去創造一片屬于自己的蔚藍天空!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永存于心!我們要牢記:“天空可以包容一切,而人心可以包容天空。”
上一篇:從旁觀者的視角體察自我
下一篇:以柔克剛巧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