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人春風
人生中,每個人都會有困難和無助的時候。有些人為了生計、為了理想,常常做出一些迫不得已的舉動,比如撒謊、欺騙、損人利己等。
遇上這樣的人,不要一味地指責他。一個真正寬容的人,應當予人春風。春風,可以吹散頭頂的烏云,迎來燦爛的陽光。在別人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可以帶給人溫暖,給人生活的希望。
德國一個小城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姑娘要開音樂會,她在宣傳海報上聲稱自己是“鋼琴之王”李斯特的學生,由此吸引了許多聽眾。沒想到,就在音樂會的前一天,李斯特突然出現在姑娘面前。姑娘臉色慘白,驚恐萬狀,抽泣了半天之后,她跪在李斯特面前,道出自己的苦衷,并請求李斯特的寬恕。
原來,這個姑娘從小是個孤兒,生活十分艱難。她冒名李斯特的學生,只是迫于生計才出此下策,并沒有別的惡意。
聽完姑娘的講述,李斯特趕緊把她扶了起來。他沒有指責姑娘的欺騙行為,反而為她想了一個辦法。
李斯特對姑娘說:“既然是這樣,那得想個補救的辦法啊!”那姑娘聽了激動得淚光閃爍,李斯特想了一會兒,叫姑娘把第二天要演奏的曲子彈一遍給他聽聽。姑娘坐在李斯特面前,認真地彈起了曲子。李斯特一邊聽,一邊耐心地加以指導。
一曲演奏完畢,李斯特爽快地說道:“好,從現在起你就是我的學生了。明天,你就大膽地上臺演奏吧。為了讓聽眾們相信這一點,你可以向劇場經理宣布,明天的音樂會上要增加一個節目。這個節目,就是我——你的老師李斯特,專門為他的學生演奏的。”
到了第二天,音樂會如期舉行。臨近結束時,李斯特彬彬有禮地走到了臺前,全場聽眾沸騰起來。就這樣,因為李斯特的寬容和幫助,姑娘的音樂會舉行得十分圓滿。
予人快樂,自己也會快樂;予人溫暖,自己也會溫暖;予人春風,自己也會如沐春風,感到心靈的舒暢、靈魂的舒展。
李斯特不僅待人寬容,他還是個十分愛才之人,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提起浪漫主義音樂,除了李斯特,世人第一個想到的名字也許就是肖邦了。肖邦是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被譽為“鋼琴詩人”,可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李斯特早已聲名遠播時,肖邦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然而,李斯特頗為欣賞肖邦的才華,他想方設法在暗地里幫助肖邦,希望為肖邦贏得與他的才華相匹配的聲譽。
為了讓聽眾們能夠聚精會神聆聽曲子,在鋼琴演奏開始后,通常會把場內的燈火都熄滅。有一次,李斯特在巴黎舉辦音樂會,演奏快要開始了,全場通明的燈火次第熄滅,場內一片黑暗。李斯特悄身離開,暗暗示意肖邦坐到鋼琴前代替自己演奏。
樂聲奏起,那音樂是如此深沉,沒有一絲一毫刻意追求表面藝術的痕跡,猶如那自然之泉、雪山之水,清越激昂。聽眾們沉浸在美妙的鋼琴聲中,聽得如癡如醉,思緒如那空中飛鳥,水中游魚,在黑暗的充滿了奇妙音樂的世界里自由飛翔,歡快遨游。
一曲終了,心滿意足的聽眾們以為李斯特的演奏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頓時報以雷鳴般的掌聲。舞臺上的燈火又次第亮起,聽眾們紛紛睜開眼睛時,一個個都驚呆了。原來,鋼琴前坐著的并不是李斯特,而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肖邦。聽眾們又驚又喜,他們為鋼琴界又多了一顆光芒燦爛的新星感到高興,同時也被李斯特甘為人梯的精神所打動。
因為這一次演出,肖邦在巴黎一夜成名。
無獨有偶,約瑟夫·約阿希姆·拉夫是19世紀差不多跟肖邦同一時期的音樂家,他和李斯特之間,也流傳著一段傳頌后世的佳話。那是1845年的一個夏日,李斯特要在巴塞爾舉辦一場音樂會。那一年,拉夫23歲,默默無聞,貧困潦倒,在蘇黎世從事著專職作曲的事業。為了買音樂會門票,他連乘車的錢都沒有了,于是,他只好冒著風雨,步行十幾千米趕赴巴塞爾。
拉夫匆匆趕到音樂會現場時已經渾身濕透、疲憊不堪。不巧的是,他還是來晚了,門票都已售罄,音樂會也馬上就要開始了。拉夫在門外苦苦哀求,守門的人卻怎么也不讓他進去。好在李斯特的秘書發現了他,把這一情形轉告了李斯特。
李斯特得知后,破例允許拉夫進入音樂廳,還邀請他坐在自己的身旁。舞臺上,渾身濕透的拉夫就像一處流淌的泉水,可李斯特毫不在意,他像往常一樣,深情地奏起了他的樂曲。
后來,拉夫成了李斯特的助理和秘書,跟著李斯特一起出席各種場合的音樂會,也結交了許多音樂界名人。盡管拉夫和李斯特在音樂創作上的觀點存在很大不同,但李斯特并不因此排擠、貶低他,他盡量多地為拉夫創造成名的機會,還給他介紹工作幫助他謀生。
李斯特的寬容和恩情讓拉夫終生難忘,他曾回憶說:“我忘了所有的事情,只是慶幸自己見到、聽到了李斯特。”
李斯特的浪漫和偉大,也許除了他的天才,更在于他擁有一顆寬容、慷慨的心吧。
心靈感悟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予人春風,自己便會擁有一個花紅柳綠的美好春天。
用自己的寬容去體諒別人的難處,用自己的富貴去接濟別人的貧寒,用自己的愛心和幫助去融化別人的無助和失落,你就會得到贊美與尊重,你的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愉快而美好。
上一篇:為生活做減法就是為健康做加法
下一篇:優秀是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