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小點聲
——“美好的一天”
作者簡介
沈宣彤:教育科學學院2014級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擔任2014級小學教育統招班的宣傳委員兼校學生處助理一職,曾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專業二等獎學金,曾獲得“四平市優秀大學生”“優秀團員”稱號,曾在校第二十四屆暨第二屆“東師理想杯”學生模擬課堂教學大賽中獲得三等獎。
時間:5:30 地點:宿舍樓
睡夢之中就聽見了“洗刷刷”的聲音,難道是大張偉的《喜刷刷》,不對,是刷鞋。哦,刷鞋那清脆而又富有節奏的聲音把我叫醒。我親愛的姐妹,你可知道,我昨天晚上做六級題決戰到11點,本想睡到自然醒的我就這樣在清晨5:30醒了。我真的很想問問那位刷鞋的同學,如果你是我,你會怎么辦呢?你又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時間:8:30 地點:圖書館
帶著我沒睡醒的頭痛的腦袋奔向圖書館復習,扶“朕”起來,“朕”還能學。剛打開書想和abc大戰三百回合,對面的兄臺用手機放《社會搖》,他雖然戴了耳機可能音量調得太大,耳機漏音的嚴重,坐在我左手邊的是一對情侶,你儂我儂地說著情話,我的內心是崩潰的,我的腦袋里剛背到“challenging”,那邊聽到那位兄臺的《社會搖》:“Hallo,Mr.dj.這節奏不要停,我腦袋里在開party,不晃都不行。”我在背一個單詞(短語)“inaction/composition”,聽到左手邊的情侶:“親愛的,我再喂你吃一塊蘋果,張嘴,啊。”
時間:11:38 地點:十教
還有兩分鐘就下課了,不過我已經聽不到老師講什么了。樓上人走凳子翻起來的“哐、哐、哐”,走廊里男孩子們的大聲哄笑,女孩子們嬉戲打鬧。有本小說里的經典句子:幸福就是他在鬧、她在笑。可是我真的沒有感覺到幸福啊,我只想聽聽老師講什么。可能是我的境界不夠,做不到兩耳不聞窗外事。
地點:宿舍樓時間:12:30
中午放學火速吃完飯,奔向寢室,和床來個擁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奈何樓上妹子那爽朗的笑聲就這樣穿透墻壁、直擊耳膜,她在樓上跳繩的每一次落地我都知道,我親愛的妹子,我知道你瘦得像個閃電,但你也受萬有引力的影響啊,我親愛的樓上妹子“你可知道/我全部的心跳/隨你跳”。
時間:17:00 地點:餐館
和室友背了一下午的書,腦袋里都是知識,覺得胃里還缺了幾片烤魚,打算去魚悅烤魚犒勞一下自己的胃,嗯,胃的確得到了滿足,但鄰座那位有故事的大哥,指點江山,激昂文字,追憶他曾經的光輝歲月,暢想了一下未來的恩仇人生。我本來想放松一下心情,結果就好像被傳銷的強拽著聽了一節講座,內心涌起深深的無力感。
時間:22:30 地點:宿舍樓
啊,終于到了晚上,我的天吶,都別攔我,我要睡覺,我知道我的床已經想我了。但是走廊里這兩個煲電話粥的美女是怎么回事啊?這邊的在哭,那邊的在笑。笑得那個美女啊,我真的不想知道你的男朋友有多愛你,你的恩愛秀了我一臉;哭的那個美女啊,我真的不想知道你男朋友還愛不愛你啊,你別哭啊,我也想哭啊,我哭給你看好不好啊。好一幕人間悲喜劇啊!我卻并沒有心情欣賞,只是希望她們能換個地方聊天。
這就是我“美好的一天”,嗯“沒好的一天”。就像這樣的情況一定不會只有我一個人遇到過,在大家想要睡覺的時候,總會有那么幾個人發出聲音或是讓你無法入睡,或是把你從香甜的睡夢中拉出來。在大家想要安心學習的時候,一定不希望有人在你身旁發出噪聲,讓你無法進入學習的狀態。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安靜,但是生活中的噪聲實在是太多了,古代“小橋流水人家”,現在是“摩托挖掘拖拉機”。據報道:聲音從人的耳朵開始聽見到震耳發痛,共分130分貝。30~40分貝的聲音對人是比較安靜的正常環境;超過50分貝就會影響睡眠和休息;超過70分貝對人就產生危害,表現為心煩意亂、頭昏、頭痛、神經衰弱、消化不良等癥狀。長期生活或工作在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使人嚴重影響聽力,引起心跳加快、心律不齊、血壓升高、冠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由此可見長期生活在一個充滿噪聲的環境中,不僅會讓我們心煩意亂,更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由此可見不大聲喧嘩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安靜的重要性。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生活的噪聲越來越多,難道就沒有什么方法解決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國外的做法。
新加坡:
新加坡對噪聲污染的管理有很多詳細的規定,比如對建筑工地有幾個特殊時段的音量限制,公寓里如果哪家噪聲過大,人們可以投訴,政府會有人過來管理。新加坡人有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概念,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如果你在地鐵上拿手機大聲放音樂,很多人會對你怒目而視。
瑞典:
在瑞典,公共區域的噪聲管理較為嚴格,如果在公共區域制造噪聲影響公眾生活,需要承擔罰款甚至監禁等法律后果。通常情況下,如果私人要使用公共區域進行音樂活動,比如說跳個廣場舞,一定要記得向當地警察局提交申請公共場地使用許可。
坦白地說,一個不崇洋媚外的人此處非常想加上一個我國古代或者現代不大聲喧嘩的例子,但是遍尋度娘、搜狗、360等各大瀏覽器都找不到,我發現我們的先人更注重的是自己內心的平和,比如東方朔《答客難》:“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陶淵明《飲酒》這首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我們的文化倡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這種思想只是在道德層面對我們進行了約束,卻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范我們的行為。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國外盡管噪聲治理的法律體制健全,卻很少接到噪聲投訴的案子,這說明他們的自制力極強,不會輕易地破壞公共環境的安靜氣氛。但是生活在噪聲中的我們呢?我們都十分厭惡在生活中影響到我們的噪聲,那我們又有沒有做過影響他人的事情呢?我們又有沒有在需要安靜的時候發出噪聲?“不大聲喧嘩”我想不能僅理解其表層含義,更需要挖掘其深層含義,“吉師六律”中“不大聲喧嘩”的深層含義:“嚴于律己,束己修身,舉止文雅,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必就是如此,每個人都不喜歡甚至反感別人發出的噪聲,卻忽略了自己也是噪聲的制造源之一,“吉師六律”中的“不大聲喧嘩”只是要求我們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當我們在圖書館或教室時,降低聲調、放輕動作;當我們在寢室時,熄燈之后,所有人就寢的時候,請不要做那個在走廊里打電話或大聲交談的人;當我們在食堂或餐館時,安靜地用餐,真正地做到食不言、寢不語。如果每個不喜歡噪聲的人都能夠做到不大聲喧嘩,那是不是我們的生活就會安靜下來?
英國有句諺語:“安靜是生命的皇冠。”細細思量,很有道理,我們只有在安靜下來的時候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只有在安靜下來的時候才會享受生活中每一個美麗的瞬間。我相信我“沒好的一天”會變成“美好的一天”;我相信我以后在講“不大聲喧嘩”時,一定會找到一個強有力的例子;我相信吉林師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到“不大聲喧嘩”,獲得安靜的環境,戴上生命的皇冠!
☆教師點評:孫崇勇
安靜的生活環境,是每個人都感到舒適愉悅的。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無論何時何地,大聲喧嘩都是一種不禮貌甚至不道德的行為。作者通過記載自己這“沒好的”一天,以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瑣事入手,向我們展示了大聲喧嘩給他人的生活帶來的不便,由小事入手,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鳴,也更加地引人深思。開篇以時間點為線索,以現實生活的瑣事做事例,又加以自己的理解,使這篇文章更為緊湊而富有感染力。作者最后殷切地希望,不大聲喧嘩,將“沒好的一天”切切實實地變為“美好的一天”,給自己也給他人帶來安靜、舒適的環境!
教師簡介:孫崇勇,博士,副教授,心理研究所副所長,碩士生導師。
上一篇:君子有三樂
下一篇:對垃圾食品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