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
你愿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一個人如果有湖的胸懷,就不會整日陷在“自我”之中,憤世嫉俗,斤斤計較;而愿做一杯水的人,由于心胸狹隘,往往一點小事,就會怨天尤人,氣憤難平。
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應選擇寬容、大度,因為計較于事無補。生活中,一帆風順的事不常有,磕磕絆絆的事總是在所難免,就像月亮圓缺轉換、明暗輪回,這是自然規(guī)律;就像大海潮起潮落,不可更移,這也是自然規(guī)律。絕對的完美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人的想象,不完美是現實的常態(tài)。
一位禪學大師新收了一名弟子,后來發(fā)現這名弟子心胸狹窄,凡事總愛計較,一不順心就抱怨,好像天天做事都不合他意,常常牢騷不斷,怨天怨地。
有一天,大師吩咐他抓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然后讓他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師問道。
“咸得發(fā)苦。”弟子皺著眉頭答道。
隨后,大師又帶著弟子來到湖邊,吩咐他把帶著的一袋鹽撒進湖里,然后說:“再嘗嘗湖水。”弟子彎腰捧起湖水嘗了嘗。
大師問道:“什么味道?”
“沒味道。”弟子答道。
“嘗到咸味了嗎?”大師又問。
“沒有。”弟子答道。
大師點了點頭,微笑著對弟子說道:“生命中的牢騷是鹽,它的咸淡取決于盛它的容器,即你的肚量有多大。”
弟子聽后,點了點頭。從此,他不再牢騷不斷,抱怨沒完沒了了。
人要想活得愉快,就得減少煩惱;要想減少煩惱,心胸就得寬廣,學會善待自己和容忍他人。
人的生活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像“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像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從容,像享受海闊天空、看飛鳥自由翱翔的景象,像享受看山清水秀無限風光在眼前的大自然變化,像享受看百川歸海的澎湃氣勢……
一個人只要愿意做一片湖,就能真真切切地體會生活中的點滴幸福,過實實在在的甜酸苦辣人生。反之,做一杯水,就會被狹隘框住,猶如坐在井底的青蛙,只看得見一小片天。
珍珠不會因為有一點瑕疵,影響其整體的美麗。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問題也就不同,將抱怨、牢騷放在心底、多做寬容、包容之事,快樂就會不請自到。
上一篇:《低頭才能看清腳下的路》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倒水》知取舍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