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切都會過去”
據報道,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不起眼的動物叫吸血蝙蝠。它個頭極小,卻是野馬的天敵。這種蝙蝠靠吸食動物的血生存,它們在攻擊野馬時,常吸附在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刺破野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無論野馬怎么蹦跳、狂奔,都無法把它們驅逐開。它們“從容”地吸附在野馬身上、落在野馬頭上,直到吸飽吸足,才滿意地飛去;而野馬卻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無可奈何地死去。動物學家們在分析這一現象時,一致認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遠不至于讓野馬死去,野馬的死亡是由于其暴怒的習性和狂奔引起的失血過多所致。
細想一下,這與現實生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生活中,將人們擊垮的有時并不是那些看似是滅頂之災的挑戰,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有些人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無休止地消耗在這些“雞毛蒜皮”之中,最終一生一事無成。因此,人要理智地對待生活,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勞心費神。
《菜根譚》中說:“霽日青天,倏變為迅雷震電;疾風怒雨,倏轉為朗月晴空;氣機何嘗一毫凝滯?太虛何嘗一毫障塞?人之心體,亦當如是。”意思是說:萬里晴空、艷陽高照之時,會突然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狂風呼嘯、大雨傾盆之時,會突然轉為皓月當空、萬里無云;主宰天氣變化的大自然一時一刻不會停止運轉,天體的運行也不會發生絲毫的阻礙。所以,人也要像大自然那樣,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喜怒哀樂的變化順其自然、合乎自然準則。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皇帝統治了一個幅員遼闊、富裕強大的國家,有滿朝的飽學之士輔佐他,他享盡了世間的福樂和權勢。可是有一天,他忽然心亂如麻,便把所有謀臣召到自己面前對他們說:“不知道為什么,我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目標,世上的一切都好像變得乏味無聊。昨晚,我夢見了一位仙人,他給了我一枚指環,上面刻了一句話。我戴上這枚指環后,在悲哀的時候看看它,便會感到快樂,因而有勇氣活下去;在快活的時候看看它,為免之后感受悲哀,因而自制不使自己太過驕傲。但我現在把那句話給忘了。你們都是有學識和智慧的人,我現在命令你們:馬上替我尋回那句話,為我造出那枚指環。”
那些臣子聽了皇帝的話后都面面相覷、緊張不已。他們經過三日三夜不眠不休的討論和思考,終于想出了那句話。于是,他們向皇帝呈上指環,指環上面刻著:“一切都會過去。”
是的,“一切都會過去”。著名作家荷馬·克羅伊說:“過去我在寫作的時候,常常被紐約公寓照明燈的響聲吵得快要發瘋了。后來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出去露營,當我聽到木柴燒得很旺時的響聲,突然想到:這些聲音和照明燈的響聲一樣,為什么我會喜歡這個聲音而討厭那個聲音呢?回來后我告誡自己:‘火堆里木頭的爆裂聲很好聽,照明燈的聲音也差不多。我完全可以蒙頭大睡,不去理會這些噪音。’結果,頭幾天我還注意照明燈的聲音,可不久我就完全忘記了它。”
照明燈的聲音并沒有改變,還是和原來一樣,可為什么克羅伊不再對它感到煩躁了呢?原因就在于他的心態發生了改變。
人們無法一直保持某種心境。不管是快活還是煩悶,都只是盤踞在人們心頭的一時的心理狀態。當你感到極端煩悶甚至無從排解的時候,請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
一位女作家從一位賣花的老太太那里感受到了這種人生的智慧。在她受邀去美國訪問的一天,她來到紐約街頭,遇到一位賣花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的穿著相當破舊,她的身體看上去很虛弱,但她的臉上充滿了喜悅。女作家受到老太太笑容的感染,沖動之下買下了一朵花。
“你看起來很高興。”女作家對老太太說。
“為什么不呢?一切都這么美好。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復活節。所以,當我遇到不幸時,我就會等待三天,三天后一切就恢復正常了。”
老太太的回答和解釋使女作家驚詫不已,回味良久。“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復正常了。”這是一種多么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心態,又是多么樂觀的見解!一切的一切,全在乎自己的意念。人們既可以癡望著曇花感嘆“人生苦短,一閃即逝”;也可以嗅著梅香鼓勵自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所以,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要心存樂觀,相信希望就在不遠處,預見到前面的光明路途,千萬不可輕易喪失信心、放棄希望。
上一篇:生命的意義寓于過程之中
下一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