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有信,受人信任
做人要講誠信,要懂得言而有信,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
誠信是為人處世的前提。所謂“仁、義、理、智、信”,信作為其中的一種,涵蓋了真誠的德行。“誠”的意義包含了“言之必信”的具體表現形式。通俗來講,“誠信”就是“說話算數”。“信”是什么?信是一種人格的力量,是超越金錢的友情,是了解、是欣賞、是信任,也是魅力。誠信和言而有信是誠信的實踐方式。一個講誠信的人,無論走到哪里,都會留下好口碑,都會被世人敬重。所以,“言必信,行必果”是人一生行為的準則。能幫的忙則幫,但不可輕易許諾;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取信;信譽基石,堅不可摧!
古今中外,言而有信的故事很多。
戰(zhàn)國時,秦孝公起用了商鞅變法圖強。商鞅想:怎么才能讓人們相信我要變法是真的呢?于是,他在都城南門豎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便放言:“誰能把它扛到北門去,賞黃金十兩。”沒人相信這是真的,自然也就沒人去扛。商鞅把賞金一直加到了五十兩。終于有一天,一個壯漢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當場賞了他五十兩黃金。老百姓們紛紛議論: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執(zhí)行。商鞅變法成功,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
一個人的誠信至關重要。如果食言就是失信,失信就等于失去了人格尊嚴。樹立一個誠信的形象,是積極發(fā)展人際關系的關鍵。如果一個人每次講的話都要打折,那么,他認識的人越多,帶來的負面效應就越大。
誠信是一輩子的事,立志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行為,如果有一天無故失信,就會前功盡棄,甚至使多年努力建立起來的信譽毀于一旦,而要重建它則要花費多倍的努力。真正的誠信不是掛在嘴上的,是用心做出來的。我們倡導誠信,也愿人人都爭當“言而有信”的人!
上一篇:要懂得隨機應變
下一篇:讓善良成為你做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