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獨處中沉淀思想,方能內心平靜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無非是為了使自己更加快樂幸福而已。然而,什么是快樂呢?對此,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所謂的快樂,是指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不斷地飲酒取樂,享受童子和婦人的歡樂,或享用有魚的盛筵,以及其他的珍饈美饌,都不能使生活愉快;使生活愉快的乃是清凈的靜觀,它找出了一切取舍的理由,清除了那些在靈魂中造成最大紛擾的空洞意見。”因此,我們可以說,快樂的根本是心靈的寧靜。
要學會寧靜地生活,最重要的是擺正自己的心態。擁有一份恬淡的心境,對于萬事萬物,不驕不躁,那么,你就懂得幸福的真諦,然而,思想的沉淀需要我們學會獨處,在獨處中沉淀思想。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一則故事:
有個成功人士,他和很多創業者一樣,經過一路艱辛和坎坷,終于創下了自己的事業。
十幾歲時,他給人做體力活,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凌晨以后才睡覺,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只有努力工作,那時候,他的夢想是擁有一家自己的店面。
幾年后,他有了一點積蓄,于是,他用這筆錢盤下了一間店做起了生意。那時候,雖然忙點,但生意還是不錯的。他沒有閑錢雇用伙計,什么都自己親自動手,他心想,過幾年,生意做大了再休息吧。
又過了幾年,他憑借自己的努力,生意越來越好,店也開得越來越多,每天資金流動量很大,他更不放心把生意交給別人打理,還是自己苦拼,聯系貨源、接待客戶、管理賬目……沒黑沒白,忙得如有狼在后面追一般??此娴暮眯量啵腥司蛣袼骸澳惴乓环趴梢詥幔亢煤玫匦菹⒁惶?,看看世界會不會改變!”
他回答:“那怎么行,我若不做,別人就會搶走我的生意,前面的那些大戶我會追不上的,后面一些中小戶又逼上來,放一放,我會落在后面的?!?/p>
終于有一天,他累倒了,被迫躺在病床上不能動,他的生活里突然少了工作、生意,他終于有時間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
一天,他親眼看見一個病友被抬進手術室再也沒回來。“那是個多么年輕的小伙子??!”他感嘆道。
那張已經空了的病床,讓他感慨頗多,他突然明白一個道理:人由生到死其實只是一步的事,人生苦短,何苦讓自己過得這么辛苦呢?一直以來,自己的名利心太重,想要的太多,然而真正得到的卻很少。如果不是這次病倒,他會一直拼到50歲、60歲,甚至更久,沒有娛樂,沒有休息,最后兩手空空地離開這個世界,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
出院后,他好像脫胎換骨似的,生意還在運營,只是交給下屬打理,即使那人有了失誤,他也不大在意,人們還經常在高爾夫球場上看到他,有時他也慷慨地與家人坐飛機到外地旅游。
終于,他了解了生活的真諦,終于找到所謂的放下——這顆人生中最寶貴的鉆石。
可以說,這位富翁是因禍得福,因為生病住院,他獲得了獨處的機會,進而思索自己的生存方式,最終明白幸福的真諦。
那么,當我們獨處時,我們該如何沉淀思想,以此獲得寧靜的幸福呢?
1.比較法
例如,當你認為你的物質生活得不到滿足時、房子不夠大時車子不夠豪華時,你想過沒,還有多少人正在為房子憂愁、為明天的家庭開支擔憂?這樣一比,你就會覺得自己其實是幸運的,也就不再為那些外在的物質生活而憂愁。
其實,我們自打出生起,都一直在孜孜不倦追求一樣東西,那就是快樂,無論是追求財富、名利、地位等,都是為了獲得快樂。
人們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標,都希望能早日達成自己的目標,而一旦實現以后,人們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釋為幸福。好像事情越難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強。不可否認,這種解脫,讓我們感到真實的快樂,但事實上,它并不是真的幸福,而是“幸福的假象”,正是對幸福的錯誤理解,導致一些人在人生道路上不停地追逐,不懂知足,而最終,他們錯過了很多沿途的風景。
現實生活中,牽絆人們腳步的因素總是很多:懂得珍惜,最為可貴,善于知足,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我們很少想到自己擁有什么,卻總是想著自己還缺少什么!不要感慨你失去或是尚未得到的事物,你應該珍惜你已經擁有的一切。”
2.注重精神世界的充盈
細心的你也可能發現,那些愛看書、聽音樂、旅游的人,他們看起來笑得更舒心,因為他們的業余生活是豐富的、充足的,他們不會為那些虛無縹緲的物質生活煩惱,他們滿足于現在的幸福生活。因此,豐盈精神世界是克制我們欲望的良好方式。
總之,快樂、幸福的感覺,依托于物質的滿足、成就的獲得等,而它的源泉,則在于懂得知足和時刻珍惜。懂得珍惜,最為可貴,善于知足,最為幸福。
上一篇:喜歡獨處,也別陷入孤僻的極端
下一篇:好勝的孩子,爭先并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