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行走的荷
被這樣信任是幸福的。當知道冷荷要我為她寫序的那一刻,我心里有太多的忐忑。要以怎樣的心境,才能靠近她那顆孤高的靈魂?那些行走于她靈魂路上的文字,我可真切地觸摸到它們的溫度?
初識冷荷,是在文星論壇,當時我是文星論壇散文版的版主,由于文聯采用她的一篇描寫軍嫂的文章而相識。之后一起戶外走山、攝影,亦為知己。
冷荷是開原市作協會員,常年在報刊上發表作品。冷荷的文字是素樸的,一如她的為人,不做作,不張揚,散發著泥土的馨香。她常說她的文字是淺白的,是拿不出手的小家碧玉,其實不然,在我看來,她的文字更多的是對土地的熱愛和對故鄉的靠近。追求物質生活的年代,很多原因讓我們離那片天空越來越遠,但是冷荷的字讓我們心甘情愿地回過頭去,嘆息乃至頻頻微笑。
無論誰都得承認,我們的童年,放養過童年的村莊,以及青春里那些飛揚的往事,都是記憶里最珍貴的珠寶。她的贊美、嘆息、感悟及疼痛,正因為這些才遍布在字里行間。她對舊日的煤油燈、炕席、石磨、頂針等念念不忘,舊光陰中那些過往,比如母親納的鞋底和做的棉襖、父親編的炕席、下屋里的老鍘刀都帶著時光的溫度,舔舐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這樣的片段在時光機上沒有留下任何印痕,但是一經她的手指撫摸,便在記憶中鮮活起來,一呼一吸之間,仿若光陰倒流。
冷荷一直生活的村莊是她文字的土壤,那些童年趣事,家長里短正因為黑土地的滋養才得以如此生動飽滿。細品冷荷的文字,有一種置身鄉村生活的感覺——細膩敏感、斑駁滄桑。雖然她給自己起了一個距離這些都很遙遠的筆名,但事實上并沒有做到冷荷的孤高,她的文字里藏著一種悲憫,藏著對人生最深切的解讀。譬如:“那一年,東院的太過世了,我家墻頭上的薔薇花正開得燦爛。出殯那天,細雨微微,母親說,把薔薇花給你太帶走點兒,父親就用鐮刀割了不少墻頭上爬藤的薔薇花,放在靈柩上。凄婉的嗩吶聲漸漸地遠了,墻頭上的薔薇花,粉白一片,每一朵花都擎著淚。”
這就是冷荷的文字,帶著獨特的味道,看似簡單平靜卻藏著濃郁熱烈的情感。她的字是安靜的,內心卻是敏感而柔韌的,而這恰恰能夠使她的文字直抵閱讀者的內心,并產生共鳴。
我們的童年是綠色的。隨著春天萬物復蘇,青蛙醒了,我們也活了起來。父母去插秧,我們也扛著蛤蟆扦子跟著下了稻田,光著小腳丫,在田埂上捉青蛙。有時也摳一把田埂的泥巴,捏坦克,揉小人,放在窗臺上陰干,這便是我們自己制作的玩具。
《放養的童年》
一場一場的大雪,埋沒不了通往祖墳的路,因為無論什么季節,那條路永遠都是醒著的。《有多少場雪飄過我的村莊》
她的祖父母、母親就在那條路的盡頭,雪花一來,她就疼得要命,但是她隱忍著,她把這種痛和思念不動聲色地隱藏在文字背后。
自由并非都是快樂,有些自由會像熟透的石榴,一瓣一瓣地碎裂。
《傻兔》
讀冷荷的文字你會發現,她極其善用比喻句,而那些比喻往往讓人在思索之后帶著幾抹悲涼。很多時候,我們被社會麻醉了,被日復一日的重復麻醉了,我們擎著麻木的神經行走,然而冷荷一直醒著,她醒在自己的文字里,讓文字與自己日夜相隨。她的寫作是頻繁的,也是積極的,她將自己的文字安放在一個大眾的高度,平實,親切,娓娓道來,每一篇都仿佛信手拈來,卻就在身邊。
在《鬼子姜花兒黃》的那篇文章里,她憂心忡忡地行走在自己昔日的記憶里:“記憶里,透過矮矮的土墻,永遠有這么一片黃花開在初冬,開在低矮的草房后面,很多年。那是五嬸的家。那片鬼子姜花仿佛是五嬸唯一的念想,我踏上墻頭去折鬼子姜花,五嬸也不攔,只是念叨著:‘采吧,采吧,快霜凍了,它也開不了多久了。'”
拜倫說:“沒有方法能使時鐘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心筆來記錄。”冷荷做到了,她寫五嬸和姥姥的大煙袋、父親的銅嘴鳥,這些愛成為她思想的主體。她把目光深情地停留在自己生活過的村莊,沒有浮光掠影地轉身,而是用自己的靈魂,真切貼近土地的靈魂。
我不清楚父親的銅嘴養了多少年,但我知道父親的銅嘴會唱歌,而且唱得抑揚頓挫。父親的銅嘴會和電視PK,電視里的歌聲越大,銅嘴的歌聲越悠揚,父親試驗給我們看,當關了電視的歌唱,銅嘴的歌聲會戛然而止。
我常常想,冷荷的文字,是照亮來路的火把,即使火光微弱,也足以溫暖我們回望的目光。她說:“我喜歡在山水間放松自己,在一灣水間尋找慈祥,尋找愛,在雪后的山巔學會放慢腳步,反觀內心。只有在大自然的懷抱,我可以做自己的君王。”其實綜觀《泥土之上的仰望》,全書所要表述的內核都是關于故鄉、人性、情感、靈魂的思索。
我有幸在執筆期間又重溫了這些片斷,透過這些片斷,我仿佛看見一個孤獨的背影正在鄉野的小徑上默默前行,她的目光之上,是整個鄉野的天空。她在仰望,仰望自己的村莊,同時也在仰望自己的內心,所以在我看來,冷荷不但是一位孤獨的行吟者,更是一位孜孜不倦的修行者。
所以最后,讓我借用一段并非名家的文字來告慰讀者:人是需要生存背景的,不僅僅需要現在的背景,也需要用“過去時”的背景來映照自己,從這個角度說,冷荷的散文總是在往這個方面努力,而且卓有成效。
上一篇:一半在山水,一半在寺院
下一篇:一肚子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