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目光放長遠
1986年,李嘉誠所統率的和記黃埔捷報頻傳。在李嘉誠的揉和中,在西方之精華的高科技管理之下,和記黃埔成為除銀行業之外的香港最大的多元化投資控股及貿易公司,是香港規模最龐大、獲利最豐厚的桂冠集團之一。
正如李嘉誠在1986年度和記黃埔的業務報告中所言及的:“本集團堅持不渝之目標是不斷茁壯成為一家基礎廣大,而主要業務以及控股權利中心仍牢固植根于香港的國際性集團?!边@一年,和記黃埔屬下的和記電話,通過28處無線電發射、接受臺通達全港各地,成為香港分區訊號系統式手提及移動電話的最大經銷商。
同時,早在1986年就著手收購的和記傳呼有限公司,動用港幣2億港元收購香港20家傳呼公司,成為占有率達40%的全港最大的傳呼公司。1987年,李嘉誠以閃電般速度投資三點七二億美元,買進英國電報無線電公司5%股權。
李嘉誠成為這家公眾公司的大股東,卻進不了董事局。原因是掌握大權的管理層,提防這位在香港打敗英國巨富世家凱瑟克家族的華人大亨。后來在1990年,李嘉誠趁高拋股,凈賺近一億美元。
1987年9月14日,大有“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之氣勢的李嘉誠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其控制下的四家上市公司已經集資一百零三億元,并且動用其中的二十九億收購英國大東電報局4.9%之股份,其余用于擴建第六、第七號碼頭,以及興建四號碼頭貨物分發中心。
自80年代后半期以來,李嘉誠一改從前在香港所進行的長期策略性收購活動,重新著眼自身結構與業務的整頓和進一步加重業務國際化的比重等有關政策。
首先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組活動:1987年將港燈集團的非電力業務分拆成為嘉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1988年長江實業進一步將青州英坭私有化;1989年和記黃埔將屬下的安達區大亞集團售予長江實業。
李嘉誠通過一系列調整集團內部組織結構等措施,不僅便于理順集團內部的業務分工和利潤分配,而且也為今后新的投資創造了條件。接下來,李嘉誠還通過加強對和記黃埔的貨柜碼頭和電訊業務等方面的投資,促使業務進一步多元化。
1989年,李嘉誠統率和記黃埔成功收購英國Quadrant集團的蜂窩式移動電話業務,成為和記黃埔通訊業務進軍歐美市場的起點。1990年后,李嘉誠開始在英國發展電訊業,組建了Orange電訊公司,并在英國上市,總投資八十四億港元。
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作價一千一百三十億港元,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交易記錄。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國上市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3年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
1990年6月,和記黃埔又以一點六億港元收購美國通訊器材制造業AT&E集團的可換優先股。李嘉誠揮灑自如地揮舞著集資收購戰的魔棒,進行了一系列的收購行動。
統率李氏王國內外并舉、縱橫馳騁的李嘉誠,為他嘔心瀝血的大半生所奠定的宏偉基業,在激動人心的全球大商戰中進行著令人為之振奮的全面出擊。
2001年9月間,香港特區政府拍賣4張3G移動通信運營執照。與歐洲等國的3G牌照拍賣有所不同,香港特區政府拍賣3G牌將采取甄選及競標相混合的形式。由于電訊市場前景大不如前,香港特區政府稱,在發出牌照后,至2005年前不會再發3G牌照。
早在該年7月,香港特區政府就公布了4張3G牌照的競投指南。首先是甄選,在有關公司提交了正式申請之后,如果甄選過程有超過4家的公司通過,政府將立即舉行拍賣。競標者需要繳納二點五億港元的定金。
如果只有4家公司通過資格審定,3G執照將以底價出售。底價出售后,第一階段競標價將是未來運營商網絡營業額的5%,前5年最低保證金為每年五千萬港元,第6年起最低保證金將逐年遞增,直到執照15年期限結束為止。按照這樣的算法,每張牌照的凈現值將高達七點六五億港元。
香港的數家移動運營商都表示,需要更多時間來評估這一價格。電訊盈科行政總裁伍清華認為,港府的3G牌照底價高于新加坡。他說:“按底價計算,15年的專營權費合計共逾十三億港元,而新加坡只是一億新元,即使按人口計,新加坡人口少于中國香港一半,香港3G牌照底價仍高于新加坡。”
無論如何,這次招標還是引發了移動電話運營商的覬覦之心。當時,香港有6家移動電話運營商,其中5家躍躍欲試,有心參與奪標。有關人士預測,香港3大移動電話運營商勝出機會很大,它們是和記黃埔旗下的和記電訊、香港移動通信CSL和數碼通電訊。而其中李嘉誠的和黃集團更是豪氣沖天,志在必得。
第三代移動電話牌照的出現,除了標志著電信業新一輪弱肉強食的競爭外,亦扭轉了市場對電信業前景的看法。英國及德國以高價拍賣3G牌照,引來市場嘩然。
而在亞洲,由于各種原因,新加坡3G牌照的拍賣并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因此,本次香港特區政府3G牌照的競拍,就更吸引了業界人士的關注。
對香港特區政府即將舉行的3G競拍,和黃集團當仁不讓,勢在必得。李嘉誠從房地產行業全面進軍電信行業,是看中了這個市場潛在的巨大發展勢頭,在2G時代即將過去的時刻,選擇和投資3G并搶占有利的地勢,是李嘉誠對未來電信的一個預期。
李嘉誠對3G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堅信無線數據傳輸將成為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之一,而這也是李氏集團對3G垂青的一個最好理由。
雖然李嘉誠對3G和未來電信的前景非常看好,但也不是一味地蠻干,而是有選擇有目的地競爭。李嘉誠表示,絕不能為了獲得每一個3G營業執照而無限制地競標。比如在德國的執照由于成本過于高昂,超過了和黃集團的預算,李嘉誠就選擇了退出。
李嘉誠一向知道何時應該退出,這可以說是他的生意長盛不衰的秘訣之一。他常常告誡人們說,在管理任何一項業務時都必須牢記這一點。因此,在對電信投資方面,李嘉誠的主張從來都是穩中求進,和黃集團事先都會制定出預算,然后在適當的時候以合適的價格投資。對于電信投資,需要時間來創建網絡和消費者群體,然后收獲的季節才會來到。
從此,李嘉誠旗下的和黃3公司是全球3G運營發展的急先鋒。但是自歐洲各大電信運營商在3G豪賭上慘敗以來,全球輿論對3G的前途多持悲觀態度。
事實上,在前有日新月異的4G技術,后有2G、2.5G運營商對市場陣地整固的雙重壓力下,3G仿佛奔跑在前景無法預測的生死“無間道”上。自取得第一張3G牌照以來,李嘉誠以合縱連橫的策略將3G版圖擴張到包括香港在內的十個地區,共耗資一千七百億港元。
但無論內外壓力有多大,李嘉誠始終口徑如一地對3G充滿信心,并不斷地積極采取措施來直面各種困難。李嘉誠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將和記環球電訊在香港借殼上市,這一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公司耗費巨資進軍3G所帶來的虧損。
在3G運營上積累了相當豐富經驗的李嘉誠,必將以其慣用的長線投資而厚積薄發。李嘉誠曾說:“我們在3G業務上面臨的競爭超出了之前的預期,在英國的3G業務進度比計劃的晚了一年左右。但是我們在香港、澳大利亞和意大利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業務進行得很順利?!?/p>
“盡管市場競爭激烈,但是我們每年的虧損都在減少,而我們的收入正在逐年遞增。我們的手機產品也越來越好,越來越小巧和靈敏?!?/p>
李嘉誠堅定的認為:“我們實現扭虧為盈只是時間上的早晚問題。電信行業并非一兩年就可見成效。它是一個具備成長性的行業,我們預計3G今后將是我們集團的主要創收來源。”
這充分體現了李嘉誠“舉世皆退我獨進”的高瞻遠矚的市場前景預測。
上一篇:成功要耐得住等待
下一篇:把思維訓練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