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至文,皆血淚所成
張潮是徽州歙縣,也就是安徽省歙縣人。約生活于清朝康熙年間,曾任翰林院孔目,擅長填詞,尤其以刊刻叢書知名于當世,刻有《昭代叢書》《檀幾叢書》,編有短篇小說集《虞初新志》等。著有《幽夢影》《花影詞》《心齋聊復(fù)集》,著名古文“古今至文,皆血淚所成”,意思就是說,古往今來的最好文章,都是作者用血淚寫成的。原文寫道:
豪杰易于圣賢,文人多于才子。牛與馬,一仕而一隱也;鹿與豕,一仙而一凡也。古今至文,皆血淚所成。情之一字,所以維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
意思是說,做豪杰要比做圣賢容易,文人要多于才子。牛和馬,一個是所謂的官吏,一個是隱士;鹿和豬,一個是神仙,一個是凡人。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用血淚寫成。“情”這個字,是維持世界的因素;“才”這個字,將世界粉飾的更加美好的因素。
這里面,“古今至文,皆血淚所成”也可以換個說法,以“嘔心瀝血”來比喻天地至文的創(chuàng)作過程。
其實,不單是文章,所有偉大的藝術(shù)作品,大都具有這樣的創(chuàng)作背景。譬如世稱“吉他之神”的藍調(diào)搖滾大師艾瑞克·克雷普頓在1992年為紀念車禍身亡的愛子,所作的《淚灑天堂》一曲,便是他將生命的苦難寄情于音樂,而創(chuàng)作出真摯深刻的動人樂章。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情感所寫下的作品,和辛棄疾在“采桑子”所形容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缺少歷練,強說自己有無端愁思的矯揉造作,實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一個人處于至悲或至喜的情境時,反而可能面臨“筆墨難以形容”,也就是英文所說“beyond description”的困境。唐代高蟾便有名句“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感嘆世上多少畫家,卻也無法將他滿懷愁緒盡數(shù)畫出。或是如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有“言有盡而意無窮”,表示雖然言語文字已經(jīng)說完了,但是心中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卻是無法道盡的。
此外,“古今至文,皆血淚所成”出自清初張潮的《幽夢影》,這本有“才子書”之譽的隨筆,行文清新酣暢,通古博今,且見解獨到,就連林語堂都“見而喜之”。
書中俯拾可見富含哲理、妙趣橫生的妙語,例如:“情必近于癡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意思是情感必須接近癡迷,才算真摯;才華必須兼具情趣,方能出神入化,到達絕妙超凡的境界。
這種才情兼?zhèn)涞囊馊ぃ浑y從書中另一句名言中得到印證:“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張潮將文章比喻成書桌上的山水畫,而將山水美景比喻成天地間的一篇好文章,譬喻之妙,難怪能獲得幽默大師的青睞。
上一篇:厄運奪走金牌之后
下一篇:可以預(yù)測的成功